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8章 商家行为禁忌

做买卖的讲究分"行商"和"坐商",就像现在分地摊经济和实体店,里头门道差着十万八千里。本文搜:我的书城 3wwd.com 免费阅读先说这走街串巷的行商,老辈人出门比现在发卫星还讲究时辰。《江湖丛谈》里记着,河北跑单帮的货郎都背"三六九,往外走"的口诀,说是这几个日子在《周易》里属阳数,其实按农历节气算,这些日子多半是乡间赶集的日子,图个人气旺。您看《清明上河图》里挑担的小贩,可不都挤在初三、十三这些日子出摊?

遇见尼姑和尚就掉头回家这讲究,听着像封建糟粕,实则藏着古代交通规则。老北京天桥的老贩子跟我说,僧尼化缘常堵在路口,生意人讲究"和气生财",避让既是礼貌也是策略。现在商圈搞活动还知道避开早晚高峰,跟这老规矩一个理儿。倒是乌鸦报丧的说法,《本草纲目》里写着"乌鸦肉治劳瘵",可见古人也不全嫌它晦气,估摸着是嫌乌鸦抢食影响叫卖,编个禁忌图清净。

扁担被女人跨过的忌讳,现在看就是最早的"职业尊严维护"。福建泉州博物馆存着清代货郎担,两头翘起像元宝,说是防人跨——实际是力学设计方便挑重物。您想啊,扁担要是被踩变形,还怎么保持平衡?老辈人把工具当饭碗供着,跟现在程序员供机械键盘一个心态。

船夫医匠不收钱这规矩,透着江湖义气。长江边的老舵工至今遵循"三不收费":救人不收、渡医不收、运棺不收。这可不是迷信,《漕运史》里写着,这些行当自古形成互助网络,今天你帮我运药,明天我替你修船,比现金交易更牢靠。要按现在经济学解释,这叫"社会资本积累",比钱还值钱。

坐商的讲究就更多了。柜台不能坐人这规矩,苏州观前街的老绸缎庄还在遵守。掌柜的说这是"压财",实则木柜台承重有限,清末就有伙计坐塌柜台赔光家底的案例。现在商场化妆品专柜都标"请勿倚靠",跟这老禁忌异曲同工。

扫地往里扫的讲究,《营造法式》里都有图解。北京琉璃厂古籍铺的老东家演示过,从门口往柜台扫,灰尘聚在簸箕里不扬灰——要按现在空气动力学,这叫利用室内气流走向。您看高档商场都是先扫外围再集中处理,可不就是现代版"聚财扫法"?

上午不退换货这智慧,现在客服都在用。河南社旗山陕会馆的账本显示,清末布庄纠纷七成出在早市。掌柜的定下"午后说事"的规矩,既错开客流高峰,又让顾客消了火气。现代心理学研究,上午皮质醇水平高,确实更容易起争执。

忌讳看书这事儿更逗,武汉汉正街的老掌柜把《生意经》包上《三国演义》的书皮。说是"输"字不吉,实则是防同行偷师。您看现在奶茶店员工玩手机都躲后厨,跟这"专心待客"的老规矩一个道理。

卖布的不能敲量尺,听着玄乎,实则是维护工具精度。南京云锦博物馆的老师傅说,檀木尺受潮会变形,敲打多了准头就没了。卖酒的不让晃酒坛,说是喝了头晕,实则是防止沉淀物上浮——这讲究上了《酿酒工艺学》教材,古人不懂化学反应,靠禁忌保质量。

这些老规矩看着神叨,掰开了都是生存智慧。就像我认识的老茶商说的:"生意经念千遍,不如老忌讳记三条。"现在开网店还要看黄历上新品,您说是传统复活还是营销玄学?要我说啊,能把老讲究玩出新花样的,才是真懂经商之道。

(声明:文中民俗禁忌整理自《市井中国》《中国商业习俗考》,科学解释参照行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具体商业行为请遵守现代市场规范及消费者权益法规。)

不想错过《民俗老讲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