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0章 纸扎匠三不扎

老话说"白纸扎红彩,阴人莫见阳",这门祖传的扎纸手艺可不像现在街边花圈店那么随便。本文搜:晋江文学城 jinjiangwxc.com 免费阅读您要是往南京夫子庙后巷子里钻,还能瞅见几家挂着蓝布帘子的老铺子,门框上钉着三寸长的桃木钉,这都是正经八百传了七八代人的老字号。据《荆楚岁时记》里记载,南朝刘宋年间就有"夜开昼闭"的扎纸行规,您猜怎么着?这规矩还真跟五行阴阳扯得上关系——正午阳气最旺,纸人纸马沾了活人阳气容易"走形",《梦溪笔谈》里就写过汴京纸人半夜自己挪位置的怪事。现在的老师傅还念叨呢:"纸人画眼不点睛,纸马备鞍不装镫",您要是在纸人脸上描出眼珠子,保不齐晚上就听见屋里有人走动的声儿。

说给亡人烧坐骑这事儿,可不是随便糊弄的。前年我在皖南乡下见过老匠人扎的"过阴马",马尾巴得用七根黑线缠七道,马鞍上还得画北斗七星。您别看这些讲究神神叨叨的,用《齐民要术》里的话说,这都是"顺天地之气"。科学上倒也有说法,南京大学民俗研究所的论文里提到,牲畜造型的纸扎品燃烧时气流会产生特定漩涡,老辈人说的"阴马跑得快",可能跟燃烧时热空气上升速度有关。不过要论玄乎,还得数给难产妇人烧的红纸铜人,这玩意儿得用糯米浆糊粘九层红纸,铜人怀里还得塞个棉花包,说是让亡魂能奶孩子。河北民俗博物馆里存着件光绪年间的铜人,您凑近了看,棉花包里还真有发黑的奶渍——当然,专家检测说是霉斑。

说到忌讳那可多了去了。老掌柜的跟我比划,接活前得先看客人眉心。要是印堂发青还非要扎红衣小人,八成是要搞歪门邪道。去年苏州出过档子事,有个老板供了个两尺高的金童像,结果半年不到公司就破产了。您猜怎么着?法医在他家地板缝里检出大量霉菌孢子,敢情那纸人用的劣质颜料招了虫蚁,把木结构都给蛀空了。这也应了《阳宅十书》里说的"阴物招晦",不过换个科学说法,就是有机材料在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

三类不接的规矩更是铁律。就说孕妇不接这事儿,您可别当是迷信。清代《医宗金鉴》里白纸黑字写着"胎毒未散,易染匠气",要按现代医学解释,其实是旧时卫生条件差,接触亡者遗物容易引发感染。至于同行不接,我亲眼见过俩老匠人互相使绊子——甲师傅给乙师傅扎的纸马偷偷少画个蹄子,结果烧的时候马身子首接栽火盆里了。要按材料力学分析,那是重心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倾倒,可老辈人非得说是"同行相克"。

现在的小年轻总觉得这些规矩老土,可您看去年郑州暴雨,老城区就数那几家守旧的老纸扎铺子没淹水。要按老匠人的说法,这是门框上的桃木钉镇住了水鬼,可水利局的报告写着呢,这些老房子地基比现代建筑高两尺半,排水沟也按八卦方位修的。所以说啊,老讲究里藏着大智慧,就跟那纸马似的,看着是纸糊的,里头可都藏着老祖宗琢磨了几百年的门道。

不想错过《民俗老讲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