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9章 纸扎禁忌

说起这扎纸行当里的门道,那可是三天三夜都唠不完。本文搜:502TXT 502txt.com 免费阅读您瞅着现在年轻人烧的纸扎汽车别墅怪新鲜,殊不知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能写成部《阴间生存指南》。记得《齐民要术》里就提过,"扎竹为形,裁帛作饰,必循阴阳之法",这话搁现在都不过时。

咱先说这扎纸人不能画眼睛的讲究。早年间北京纸扎铺的老掌柜都备着墨斗,但凡有主顾要画眼睛,得先用墨线在纸人脸上弹个十字镇着。您猜怎么着?《酉阳杂俎》里记着个真事儿,说唐朝长安城有个扎纸匠给大户人家扎陪葬童子,手一抖点了眼珠子,当天夜里纸人就在灵堂里唱起了童谣。这事虽说是野史,可您看现在哪家白事店敢卖带眼睛的纸人?这背后其实有科学门道——心理学上管这叫"恐怖谷效应",人眼对类人物件的瞳孔特别敏感,容易引发潜意识里的恐惧。

再说这焚烧牲口的讲究。老话讲"男骑白马女骑牛",您可别当是随便定的。福建那边讲究烧给亡人的白马得是左前蹄弯着的,说是这样跑起来不颠着主人。这讲究在《葬书》里有根有据,"马踏坤位,牛走艮方",按现代地理学解释,其实跟各地地形特征有关。比如山西多山路,纸马就得扎得腿短身壮;江浙水乡的纸牛要带蹼蹄,要不怎么蹚黄泉路?

最绝的是扎宅院的规矩。河北的老艺人现在还讲究"三间半"——正房三间,偏厦半间。这半间房可不是偷工减料,按《阳宅十书》的说法,阴宅要比阳宅少半间,防着阴阳倒转。您要是在清明上河图里仔细找,还能瞅见汴梁城纸扎铺门口挂的"阴阳尺",专门量阴间物件的尺寸,据说一阴尺等于阳间七寸二,暗合北斗七星的数理。

扎纸用的竹子也大有文章。老手艺人砍竹子得选三伏天的午时,说是这时辰的竹子"阳气足,不生虫"。现代材料学检测发现,盛夏竹子的木质素含量确实最高,不易霉变。裱糊用的糨糊得掺朱砂,这可不单是为着红火好看,《本草纲目》里写着朱砂能"镇心安魂",搁现在说就是二氧化汞的杀菌作用让纸品保存更久。

说到纸钱上的"孔方兄"戳记,这里头藏着古代货币史的密码。北宋那会开始流行在冥币上打九枚方孔,对应"九泉之下"的说法。河南安阳出土的宋代冥币陶范,上面的纹路跟当时流通的"崇宁通宝"简首一个模子刻的。这习俗传到现代,广东人烧的纸元宝还得盖银行印章,说是怕底下不认账,您说可乐不可乐?

最玄乎的当属扎纸师傅的收徒规矩。入行得先拜鲁班和钟馗,逢初一十五要给工具上香。我认识个陕西老师傅,他家的裱糊刷子传了六代人,刷毛都秃了还用红布包着供在神龛里。按他的说法,这些老物件沾了太多阴阳气,随便处置要招灾。从科学角度看,这其实是手艺人对自己工具的敬畏,跟现代工匠精神一脉相承。

您别看现在都21世纪了,去年清明我还见着新鲜事。有户人家给老爷子烧了台纸扎的智能手机,结果手机店里还配了二维码,说是扫了能往阴间充话费。这新老习俗一碰撞,倒让我想起费孝通先生说的"文化自觉"——老手艺要想活下去,还真得跟着时代撒丫子跑。

不想错过《民俗老讲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