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6章 福祸话语禁忌

5%,看来"病从口入"还真有科学依据。

节庆忌讳最是麻烦。正月里不能剃头,说是"死舅舅",我三舅就是理发师,每年春节都关门歇业。清明不能问好,端午不说"快乐",这些规矩在《荆楚岁时记》里都有记载。民俗学家说这是古代农耕社会的时间标记法,用禁忌来强化节气的重要性。

现在年轻人玩手机也有新忌讳。转发锦鲤要说"接好运",游戏抽卡前要沐浴焚香。有主播在首播间说了句"这把肯定凉",结果真被系统判定违规。这跟古人在《齐民要术》里记载的"种豆忌语"一脉相承,都是对不确定性的焦虑投射。

要说最神奇的还得数"乌鸦嘴"现象。同事老李总念叨"今天肯定堵车",结果十次有八次真堵。心理学家说这是"确认偏误",人只会记住应验的忽略未遂的。《梦溪笔谈》里沈括记载过类似现象,说"咒语之力在于笃信",现代脑科学发现重复性语言会强化神经通路,跟运动员心理暗示训练一个道理。

这些老讲究看着迷信,细琢磨都有生活智慧。就像我奶奶腌酸菜时不许人说"坏",其实是因为乳酸菌发酵需要安静环境。老话用神秘色彩包裹着经验总结,科学家用显微镜拆开来看,发现里头藏着的都是古人千百年的生存智慧。所以说啊,该讲究的时候讲究点,就当是给生活加点仪式感,谁知道里头藏着多少科学道理呢?

不想错过《民俗老讲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