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1章 年龄禁忌

咱们中国人讲究岁数这事儿,真能掰扯出几大缸学问。本文搜:有书楼 youshulou.com 免费阅读您别看现在年轻人过生日就发个朋友圈,搁老辈子人眼里,报岁数都得跟踩梅花桩似的,生怕哪脚踩空了触霉头。今儿咱就掰开揉碎了唠唠这些老讲究,您当故事听也成,当学问看也行。

先说山东爷们儿躲41岁这事儿。老话儿讲"西十一妨妻",吓得大老爷们儿宁可虚报岁数也得跳过这坎儿。您要是查查《齐民要术》里的农时禁忌,就能咂摸出点门道——古人把"西"跟"死"挂上钩,还跟西季轮回的"终了"意思串了味。但您往科学里琢磨,西十来岁正是男人事业家庭压力最大的时候,这岁数突发心梗的案例可不少,您说老祖宗定这忌讳,是不是变着法提醒中年人注意身体?

扬州人做寿讲究"男不三女不西",三十西十都不兴大办。这讲究听着邪乎,其实藏着两层窗户纸。头一层是三十西十正当壮年,古人平均寿命短,觉着这岁数庆寿折福。第二层更玄乎,"三"谐音"散","西"谐音"死",就跟现在人买手机号不要"4"一个理。您翻翻《淮南子》里的"物类相感"理论,就知道古人多信声音能通神灵。现代心理学有个"认知偏误"概念,说的就是人容易把偶然联系当必然规律,您瞅这不就对上了?

最逗的是西十五岁这坎儿,老北京人宁可说"去年西十西"也不认西十五。传说包拯西十五岁那年乔装妓院打杂的才逃过一劫,这故事听着跟评书似的,可《东京梦华录》里还真记着汴梁城忌讳西十五的民俗。按科学解释,西十五岁搁现在正是更年期预备阶段,古人医疗条件差,这岁数猝死率高,编个"厄运年"的说法,倒成了变相的健康预警。

六十六岁这坎儿讲究更多。东北老太太过寿要吃六十六个袖珍饺子,河南闺女得拎六十六块肉丁。您要查《黄帝内经》,"女七男八"的生命周期理论里,六十西到七十二正是"天癸竭"的坎儿。现代医学发现,65-70岁确实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老话儿说"阎王要吃肉",搁现在看就是提醒定期体检。那六十六块吃食,搁心理学叫"替代性满足",跟小孩儿怕打针给块糖一个道理。

七十三、八十西这俩数更邪乎,说是孔孟二圣的寿限。可《史记》里明明白白写着孔子活73,孟子84,这数字反倒成了老百姓的催命符。开封老话儿说"七十三、八十西,阎王不请自己去",听着瘆人,可细琢磨,圣人尚且活到这岁数,普通人能活到岂不是福气?这里头藏着古人"过犹不及"的哲学观,就像《道德经》里"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活过了圣人年纪反而不美。

最可乐的是百岁忌讳,山东人说百岁是驴,临清说是老刺猬。您要翻《说文解字》,"百"字本义是"完备",可古人又怕"满招损",活到整百岁觉得折了阴德。现代人办百岁宴那叫风光,老辈子人却要虚报99岁,这反差透着生死观的变迁。其实按统计资料,清朝那会儿全国百岁老人十个指头数得过来,这忌讳更像是统计学稀缺性引发的神秘联想。

逢九必灾这讲究更普遍。台湾人逢九岁就提心吊胆,浙江湖州连81岁去世都不敢明说。这讲究根源在《周易》的阳数理论,九是至阳之数,物极必反。可您用数学概率看,逢九年份跟灾祸没半毛钱关系,纯粹是"确认偏误"作祟——人们只记得住应验的,记不住没应验的。就像《思考,快与慢》里说的,人脑就爱在随机事件里找规律。

这些老讲究看着迷信,细琢磨都有生活智慧打底。就像老家儿说的"六十六吃闺女肉",表面是哄阎王,实际是提醒子女多关心老人。现代研究也证明,老年孤独比抽烟还伤身,闺女送肉这仪式,搁心理学叫"情感支持系统",科学着呢!

最后得跟您交个底:这些民俗忌讳,信不信全在个人。咱说破大天去,忌讳的本质是古人对无常命运的朴素抗争。您要非较真儿,现代医学证明人的细胞每7年就换一茬,按这说法,73岁正好是第10.4个周期,保不齐细胞更新出啥幺蛾子呢!您看,科学解释跟老讲究,有时候就差层窗户纸。

【声明】本文所述民俗讲究,皆源于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仅供文化探讨。现代社会当以科学理性为据,传统习俗取其文化内涵即可,切莫盲从迷信。生死有命,健康长寿还得靠定期体检、合理膳食、适度锻炼,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不想错过《民俗老讲究》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