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速去找几位经验丰富的石匠过来!”
不到一个时辰,三名穿着粗布短袄、满面风霜的石匠被李东带到了府衙。\天-禧.晓-税\王¨ `埂`芯!罪·全\
他们局促地站在厅中,粗糙的大手不安地搓着衣角,眼神躲闪,显然对这位“大人”的突然召见感到惶恐。
周朔和颜悦色地请他们坐下,并吩咐人上了热茶:“诸位师傅不必拘束。今日请你们来,是想请教些关于石灰、石膏等物,在建造上的应用。”
最年长的赵石匠胆子稍大,小心翼翼地开口:“主公,…您想知道些什么?小的们知道的,一定都说。”
“我想知道,你们平日里建房修墙,都用些什么东西把砖石粘合在一起?”
赵石匠思索片刻,谨慎回答:“回天师大人,寻常人家,多用‘三合土’,就是石灰、粘土、沙子掺和。讲究些的富户,会用‘桐油灰浆’,在石灰里加熬过的桐油,粘性强些,也贵得多。”
周朔点点头,这正是他需要的专业信息:“那么,若用三合土来铺设道路,是否可行?成本如何?”
三位石匠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最终赵石匠代表大家,硬着头皮说:“主公恕罪…小的们…从未听过用三合土修路的。这三合土…粘性实在有限,干了之后容易开裂、松散。建个一层小屋尚可,两层以上就必须用桐油灰浆了。若用来铺路…”
他摇摇头,加重了语气,“且不说粘合强度远远不够,光是那桐油的耗费…就是天价!根本不可能!”
“看来,土法水泥是绕不过去的坎了。”周朔心中暗忖,飞速回忆着前世模糊的知识,“石灰、粘土、矿渣(铁矿渣)、石膏…高温煅烧…研磨成粉…比例…比例是多少来着?”记忆如同蒙尘的碎片,难以拼凑完整。
周朔转向李东:“李东,你立刻去准备:石灰石、粘土、铁矿渣、石膏,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刘汉,你全力负责煤炉子和煤球的样品制作与量产准备。等材料备齐,我们立刻开始试验水泥配方,浇筑样品测试强度!”
众人领命,府衙内瞬间忙碌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府衙后院的空地上支起了简易的窑炉。¢武·4`墈\书/ ·埂.新?醉?全`周朔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试验场,亲自参与每一次配比、每一次煅烧、每一次研磨、每一次浇筑测试。
额头上那道雷纹,在他全神贯注地思考、计算、调整配方时,会隐隐透出微弱的红光,仿佛在无声地燃烧。
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数十次枯燥而艰苦的试验后,最佳配方终于被摸索出来:
1. **选材处理:** 选取纯度较高的石灰石和黏土,分别破碎、晒干后,用石碾研磨成细粉。
2. **粘土煅烧:** 将黏土加水制成土坯,在简易窑炉中以平地堆烧法加热至600-800c,保持此温度煅烧4-6小时,直至坯体呈现暗红色且内部无明显黑芯(说明有机物基本烧尽)。
3. **混合配料:** 将煅烧冷却后的黏土熟料(具有潜在活性)与生石灰石粉按6:4的比例混合。加入少量炼铁后废弃的矿渣(富含硅、铝、钙),以及约占总重量3%的石膏粉(用于调节凝固时间)。
4. **研磨:** 将所有混合料通过简易的畜力石碾反复研磨,直至成为均匀细腻的粉末状——这便是土法水泥。
当周朔看着最后一批水泥样品凝固后,李东抡起大锤狠狠砸下,那灰黑色的水泥块竟只是崩掉一小角,主体纹丝不动时,一股巨大的喜悦冲上心头!
“成了!”周朔用力拍手,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以此法烧制的水泥铺设路基,辅以碎石夯实,其路之坚,至少可保十年不坏!”
此时,徐凤也风尘仆仆地赶来汇报,脸上带着喜色:“主公!第一批五百个瓦制煤炉和两万煤球已由工坊赶制完毕!修路募工的告示贴遍全城及四乡,百姓反应极其热烈,短短一日,报名者已逾万人!许多人就守在招募点不肯离开!”
“好!”周朔眼中光芒大盛,“通知下去,明日卯时三刻,城北大校场分段开工!今日已报名者,可凭登记凭证,提前预支十天的工钱!”
次日清晨,城北那片被白雪覆盖的空旷校场,已是人山人海。凛冽的寒风丝毫挡不住人们眼中那求生、求变的热切光芒。·微-趣/暁*说?网_ .首,发¢
男女老少,只要能拿起工具的,都聚集在这里,黑压压一片,呼出的白气连成一片低垂的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