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4章 峥嵘

“嘿嘿!”

“……”

后面的人群中发出参差不齐的笑声,笑声莫名,他们早知道是李步蟾出手,且等着看热闹。

一旁的东野熙有些吃惊地看着李步蟾,实在不敢置信,但石安之的身份放在那里,他也不好质疑。

“既然若素兄觉得这孺子能对,那自然是好的。”柳安如垂首看着李步蟾,指指那边的书案,“你会写字么?”

李步蟾看了看书案的高度,又看了看眼前这个大腹便便的教授,心里暗骂了一句,这老东西坏得很!

他一昂脑袋,“会!”

他行了一个罗圈揖,“小子不才,还请诸位前辈与同道雅正!”

在众目睽睽之下,李步蟾信步走了过去,爬上那四出头的官帽椅,坐了上去。

两个仆役强忍着笑,赶紧过来伺候好笔墨纸砚,李步蟾抓起一支大号斗笔,却听到外围有人还是“噗哧”笑了出来。

李步蟾翻了一个白眼,倒也不怪人家发笑,以他的身高臂展,坐在书房拿细笔写小字还勉强凑合,像现在要举着如椽大笔写摩崖大字,就像潘长江开车,安全带勒着脖子,换他他也乐。

没有办法,李步蟾只得翻身起来,双膝前屈,跪坐在椅子上,这样高度勉强够了。

他将白玉镇纸往上一推,抓起斗笔悬空而定,却没急着下笔,而是北望天心阁,似乎是在酝酿情绪。

咝!

这造型不错,围观之人的轻视之心,少了百分之一。

“啪啪啪啪!”

斗笔毫盈寸余,吸墨极多,就这么悬空而定,墨汁就如线般滴落,在洁白如玉的宣纸上开出一朵朵墨梅。

看李步蟾这副气定神闲的模样,四周都安静下来,这时候再喧闹,那就不是蔑视别人,而是轻看自己了。

又是几滴墨汁,如同璎珞一般落下,但没等它们落下,李步蟾的斗笔已经猛然下落,抢先落纸,如高山坠石,入木三分。

斗笔既落,横向扫出,这一笔并非平直,而是稍稍往下沉出一个弧度,宛如猛将勒马,力在划中,张力十足。

接着起笔顿后,燕子抄水,最后一捺为磔,一波三折,如斧劈硬柴,刀削软木。

四笔下来,是一个“天”字。

“这是取法的《瘗鹤铭》!”

“难怪敢口出大言!”

四周嘈杂声音大作,却又陡然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多了一份肃然,不管对联如何,这个小童的字,他们就没几人能比得上。

瘗者,埋也。

这是一篇伤仙鹤之逝而作的铭文,从题目就可见这篇文章的高远旷达。

《瘗鹤铭》为南朝高道陶弘景所书,刻于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之上,萧疏淡远,沉毅华美,被历代书家推为“大字之祖”。

前世的李步蟾书法造诣颇高,转世之后更多了几分清澈纯净,少了几分世故习气,这个天字一出,连石安之都睁大了眼睛,满脸不敢置信的惊喜之色。

要知道石安之曾在吴县为官,所见的书画高才不知凡几,要惊着他,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说起书法,由于后世文人不懂“文”,没有意境,字中没有灵魂,沦为“字匠”,比起古代的大家来说,那是望尘莫及。

但是,要知道一点,古代的大家也是极少的,摊到每个时代,也是寥若晨星。

而后世得利于学习条件,从“写字”的角度,很多书法家的技法已是超过了古代普通文人,就李步蟾如今的水平,即使不看他的年纪,放在长沙府这样的小地方,已经是足够惊艳了。

李步蟾不萦外物,待仆役用棉纸团吸干积墨,又是一个龙威虎振剑拔弩张的大字。“高!”

笔走龙蛇之间,李步蟾的上联就呈于眼前,联语很短,就是四个字,“天高地迥”。

但是这短短的四个字,却如同一笔大写意,写出了天心阁的内核。

这句话不是李步蟾说的,而是出于王勃之口,他在《滕王阁序》中说,“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地迥,是说天心阁飞临于伏龙山脊,是长沙风水之眼,近对城南书院,远眺岳麓书院,又是长沙的文运之眼。

天高,是说天心阁为观星而建,览周天星辰。天地无极,写天心阁,还有比这句话更为贴切的么?

见了这个上联,那些看热闹的书生,有的已经开始讪笑了,隐约感觉那一百两纹银已经长了翅膀,眼见着就要扑腾扑腾飞走了。

“此子竟如此不凡!”

柳安如“啧啧”赞叹,似乎完全没觉着自己给李步蟾挖了坑,“九龄瘗鹤,不让骆宾王七岁咏鹅!”

不想错过《大明第一相》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