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所见,超乎想象。
另一边,蒙古营中。
“大汗,所有部属均已整装待命!”副将躬身禀报。身后十万瓦剌大军排列整齐,静候命令。
“做得很好。”马哈木微微点头,目光扫过大同城,眉头微皱。此刻,副将揣摩出他的心思,进言道:“大汗,此次行动本意是直取重地,未涉足其他城镇。若空手而归,恐难向族人交代。不如顺道攻下几座明朝城池,带回些许战利品。”
马哈木稍作思量,绕路不过耽搁一两日,即便有变,还有他人抵挡,自己尚有余裕撤离。
“依你所言行事。”他点头同意,“传令,准备出发!”
副将听闻能劫掠汉人城池,顿时兴奋不已:“遵命!”随即策马疾驰,调遣大军启程。
但就在此刻,意外陡生……
他眼角余光捕捉到空中异状,瞳孔骤缩,满脸惊恐。
"大汗,快看那边!那是什么?"
马哈木心头一沉,预感不妙。顺着副将指引的方向抬头,只见夕阳映衬下的云雾间,一道黑影正快速逼近。
定睛细看,那黑影身后竟有无数飞剑跟随,遮天蔽日!
...
大同城外的天空下,尽管隐约,马哈木清楚看到了那漫天剑影。此景让他僵在原地,呼吸急促,莫名恐惧涌上心头。
"大汗,那到底是什么?"
副将同样震惊失语。
"我怎会知晓?"
马哈木回过神来,焦躁不已。难道真是传闻中的李武?
"除了他,还能有谁能做到?"
大明竟真有这样的存在?
...
回想当初,马哈木后悔趁朱棣北伐之际冒险。虽知李武非凡,却未料到传说中的神通是真的。
潺沱河断流,或许是李武伏击成功;八十万大军被困,也可能是借助奇门遁甲布下天罗地网。至于搬山填江,更可能是夸张之词。
这些才是他内心真实所想。
然而此刻,目睹漫天剑雨后,马哈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且错得极为离谱。
那些被形容为夸张的宣传故事,实则是真实存在的历史。
大明的国师李武,或许真是天上的神仙降临!
心中闪过这些念头,马哈木的神情愈发阴沉,心跳加速,强烈的危机感油然而生。
必须逃离!稍有迟疑,恐怕就难以脱身!
人力怎敌仙威?
回过神来的马哈木怒吼道:“不想送命就别愣着,立刻撤离,片刻都不能耽搁!”
此言如警钟,副将顿时惊醒,忙不迭地点头答应。
随即举起令旗,下令大军启程。于是,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大同城。
行军途中,马哈木回首望向李武,又唤来副将叮嘱:“挑些不怕死的勇士,让他们留守大同,跟随李武,一旦有变立即回报于我。”
“若不幸阵亡,其家人我会妥善安置。”
副将领命而去,随即迟疑道:“大明国师手段太过骇人,刚才那一幕让我至今心有余悸,幸亏大汗早做撤退部署!”
马哈木闻言,略显自得地道:“中原有云‘小心驶得万年船’,正因为谨慎,我们的祖先才能在汉王朝强盛时一次次存活。”
嘲讽了坤帖木儿几句,“那蠢货至今仍不明局势,沉迷于元朝旧日荣光,实属愚蠢!”
用力挥鞭催促坐骑加快速度。
此时,副将忧虑地问:“大汗,真的不提醒坤帖木儿他们吗?若他们再不撤,恐怕全军覆没!”
马哈木毫不犹豫答道:“李武仅一人,不可能屠尽几十万人,他们一定能逃脱,无非伤亡惨重而已。损失越大,对我们越有利,希望他们死伤更多,提醒?可笑。”
副将眉间紧锁,虽然明白马哈木的考量,但内心依旧担忧。
若坤帖木儿等人全军覆没……
即便退回漠北,又如何抵挡大明的攻势?
但既然马哈木已决断,他也无力改变什么。
马哈木察觉到了他的忧虑,接着说道:“再者,若此时通知所有人撤离,李武追来,会不会连累我们?”
副将闻言一怔,最终也只能无奈叹息。
确实,如果没有坤帖木儿他们断后的牺牲,他们恐怕早已陷入危机。“速速撤离,尽快逃离大明,回到草原上便可自由驰骋!”随着一声吆喝,瓦剌大军扬长而去。
同一时刻,坤帖木儿的联军对大同展开了新一**势。他们倾尽所有可用的武器装备,志在必得。投石器、弓箭等全数启用,但由于他们是北方游牧民族,不擅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