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文件”(遗诏)本身就受到慕容法等“皇叔”级人物的质疑。封嵩作为前朝核心高管(尚书左仆射),嗅觉何其敏锐?他难道嗅不到这空气中弥漫的“权力重组”的诱人香气?他与慕容法结盟,固然有对慕容超-公孙五楼团队“瞎指挥”、“败家”的强烈不满(这是真的),但更深层的驱动力,恐怕是想借新君立足未稳之机,通过这场“政变”,在新一轮的“股权分配”(权力格局)中攫取更大的份额,甚至成为幕后真正的“操盘手”!他试图拉段太后下水的操作,更暴露了其政治手腕的功利性和算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达成目的。这哪里是纯粹的“忠义”?分明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权力赌博!
或许,真相就像一碗“老坛酸菜牛肉面”——又酸又辣还有点复杂。封嵩对慕容超统治的忧虑和不满,绝对是真实的、发自肺腑的(眼看着公司要黄,老员工能不着急?)。但他的行动,也必然夹杂着个人权位失落的巨大愤懑(从二把手变透明人,谁受得了?),以及对权力再分配的勃勃野心(万一成功了呢?)。在十六国那个“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职场生存率堪比鱿鱼游戏的残酷年代,纯粹的道德感往往活不过片头曲。复杂的利益计算、精密的权力博弈、以及对时机的把握,才是活下去(或者死得更快)的关键技能。封嵩的悲剧在于,他确实看穿了“公司”面临的巨大危机(这点他眼光很准),但他错误地估计了“政变项目”的成功率(低估了对手的警惕和内部叛变的可能),更严重低估了慕容超这个“新老板”在恐惧驱使下所能爆发的残忍能量。最终,他押上了自己的一切,输得粉身碎骨,连个全尸都没落下。这职场教训,过于惨痛。
六、尘埃落定:小朝廷崩塌的序曲——内斗一时爽,灭国火葬场
封嵩身死族散,慕容超看似赢得了这场血腥的内部“大清洗”。他成功干掉了最大的“反对派领袖”,暂时把“ceo”的椅子捂热乎了。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喝下的是一杯剧毒的“庆功酒”。这场“胜利”,本质上是一场“自杀式袭击”。
核心团队蒸发,公司濒临瘫痪: 封嵩(前coo)、慕容法(军方实力派)、慕容钟(地方大员)、段宏(外戚代表)…这些被清洗或逼走的人,哪一个不是南燕军政系统中的顶梁柱、s级人才?他们的突然“离职”(或永久下线),造成了南燕高层管理人才的“史诗级断层”和军事力量的“大动脉出血”。慕容超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能依靠的,只剩下公孙五楼这种擅长溜须拍马、搞办公室政治,但治国理政、带兵打仗能力基本为零的“马屁精”了。这就好比一家科技公司,把技术大牛、市场总监、财务总监全开除了,就剩下一群会喊“老板666”的销售,这公司还能有好?
人心散了,队伍没法带了: 慕容超用“车裂”这种极端酷刑来对付前朝重臣,用高压手段清洗宗室勋贵,虽然暂时吓住了活下来的人,但也彻底寒了所有“员工”的心。统治集团内部人人自危,离心离德,“忠诚度”三个字成了奢侈品。像封融这样有能力、有资源的精英,一看风向不对,立刻带着“核心技术”(智谋)和“客户资源”(影响力)跳槽到竞争对手北魏那里去了。人才持续外流,公司的“智力资本”和“统治根基”被不断掏空。
完美助攻,刘裕笑纳大礼包: 经过这么一番惨烈的内斗,南燕这家“公司”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离“破产清算”只差临门一脚了。果然,在封嵩同志“硬核离职”后不到十年(公元410年),隔壁东晋集团的超级猛人、ceo刘裕,看准了时机,发动了“并购战”(北伐)。面对刘裕这支“虎狼之师”,内耗严重、元气大伤的南燕,基本丧失了抵抗能力。慕容超困守孤城广固,结局比他叔叔封嵩好不到哪去——城破被俘,押送到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在闹市口被咔嚓一刀,斩首示众。立国仅十二年的南燕,就此“注销”。封嵩等人的叛乱与慕容超的血腥镇压,如同为南燕的棺材板钉上了最后几颗钉子,大大加速了其灭亡进程,为刘裕的“并购成功”扫清了关键障碍。刘裕:感谢慕容老铁送来的神助攻!
刑场上的血腥终被雨水冲刷干净,车裂时的凄厉惨呼也随风飘散。封嵩的尸骨无存,而南燕的国祚,亦在他死后不足十年便戛然而止。公元410年,当刘裕的大军攻破广固城门时,慕容超步了封嵩的后尘,被押往建康斩首示众——只是这一次,再没有人需要用“五马分尸”这种夸张的仪式来立威了,因为整个“公司”都没了。
据不太严谨的“十六国职场生存报告”显示,那个时期大臣的平均“任期”大概只有3.7年,比现在互联网大厂高管的流动率还高!封嵩的“血泪职场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