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67章 翟魏末主翟钊:黄河蹦极未遂的“百日天子”

着鼻子走,主力跑得累成狗,最后在人家选好的屠宰场被包了圆。他继承了老爹翟辽的胆子,却没学到在乱世夹缝里当“滚刀肉”的精髓——该怂得怂,该阴得阴。

“草台班子”政权的不堪一击: 翟魏立国五年(388-392),本质上就是个靠黄河天险和在大国间“走钢丝”勉强维持的“草台班子”。统治根基?不存在的。翟钊一倒台,他控制的“七郡三万户”老百姓,几乎是敲锣打鼓地喜迎王师,“尽降于后燕”。慕容垂乐呵呵地搞起了“移民安置办”,“徙徐州流民七千余户于黎阳”,派兵驻守,轻松消化了这块地盘。其兴也忽,其亡也速,比黄河上的浪花消失得还快。

“打工人”心态要不得(尤其是刚被收留的): 翟钊投奔西燕后的骚操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刚被收留,封了高官厚禄(虽然是虚的),就想着反客为主。在老板(慕容永)眼皮底下搞小动作,结果试用期没结束就被“优化”掉了。这告诉我们:寄人篱下,低调才是王道!没实力前,别总想着“彼可取而代之”。

基因的奇妙漂流: 虽然翟魏政权没了,翟钊也凉了,但那些被打散的丁零部众,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飘散在河南、河北的大地上。他们改名换姓,融入当地,结婚生子。后世这些地方翟姓人口特别多,搞不好谁的血管里,就悄悄流淌着当年在黄河边蹦跶的丁零勇士的血脉呢!翟钊个人的悲剧,意外成了他族群融入中原大家庭的一个“催化剂”。

六、尾声:浪花淘尽,“蹦极”失败的余波

翟钊这短短的一生(在位撑死一年多,流亡一年多,然后gg),就是十六国后期小老板们的标准结局:仓促接班,雄心勃勃想干票大的,结果因为眼光太浅、操作太糙,被隔壁大佬当经验包刷了。从滑台蹦跶到黎阳,再到白鹿山荒野求生,最后在长子城人头落地,每一步都透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催。他投奔西燕又想着反水,更是乱世里没地盘、没根基的武人,其投机本性和生存困境的鲜活写照。

翟钊的彻底凉凉,对慕容垂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扫平这个烦人的“黄河钉子户”,后燕不仅解除了侧翼威胁,地盘还大大扩张,几乎统一了华北东部,慕容垂的人生达到了“巅峰时刻”。他站在黄河边,看着滔滔河水,估计心里美滋滋:“还有谁?!”

然而,历史的河流总是充满意外。慕容垂风光没几年,人一走,后燕立刻陷入内斗,哗啦啦就垮了。真正的大赢家,是躲在代北(今山西北部、内蒙古一带)默默发育的拓跋鲜卑——未来的北魏。慕容垂老爷子拼老命收拾翟钊这些小角色,虽然一时风光无限,却也消耗了自身元气。这无形中给北魏的崛起开了绿灯,为日后拓跋焘(拓跋珪的孙子)横扫北方、开启南北朝埋下了伏笔。这么一看,翟钊在黎阳那场被“套路”到死的惨败,在滑台的狼狈逃跑,在白鹿山的绝望觅食,以及在长子城那憋屈的结局,其意义远不止一个小政权的消亡。它更像是一块被无意踢倒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为那个群雄并起、风云激荡的南北朝大时代,敲响了一声带着点黑色幽默的开幕锣!他这颗“滑台流星”,虽然陨落得有点狼狈,却也在夜空中划出了一道指向未来的、意想不到的轨迹线。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