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由某位眼神锐利的宦官或谋士负责)案头,关于康宁的“小报告”雪片般飞来:“报!康总私自扩编‘保安队’,已囤甲兵万骑!装备精良,疑似想单干!”、“急!康氏家族与xx鲜卑大酋长联姻,嫁妆是三百匹战马!这是要搞‘战略合作伙伴’?”、“密!康宁在湟源私自铸钱!虽说是为了本地贸易便利,但…这算不算另立央行?”、“惊!康总最近常登高西望,眼神忧郁,可能…在思考人生(或者地盘)?”……
吕光看着这些报告,眉头拧成了疙瘩:“小宁子啊小宁子,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给你个分公司你就想ipo独立上市?年终奖发多了是吧?” 猜忌的种子,已然在老板和“销冠”之间生根发芽。
三、年终奖缩水?那我自己当老板!——匈奴王的“闪电创业”
时间快进到公元387年正月。这个冬天,老天爷仿佛也看后凉不爽,格外寒冷。姑臧“总公司”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城外,“前朝太子”张大豫(前凉末主张天锡之子)带着一群“前朝遗老”组成的“复国军”,正热火朝天地搞“围城”;城内,饥荒爆发,粮价飞涨,百姓饿得眼冒绿光,“易子而食”的惨剧不再是书上的成语。整个后凉,一副“药丸”(要完)的衰样。
消息传到河湟“分公司”。康宁站在湟水河边,手里捏着各地传来的“灾情快报”和“军情急电”,眼神却越来越亮,心里的野火越烧越旺:“天助我也!吕老板这‘公司’眼瞅着要破产清算!此时不单干,更待何时?我的‘河湟控股’,是时候独立上市了!”
说干就干,康宁展现了“闪电创业者”的效率。第一步:清除障碍!隔壁的湟河太守强禧,是吕光安插在河湟的“钉子户”,专门负责盯着康宁。某天清晨,强禧像往常一样推开府门准备“打卡上班”,一道寒光闪过……噗!世界清净了。康宁的“hr(刺客部门)”干净利落地解决了这个“不和谐因素”,顺便“并购”了强禧的“团队”(部众)。`看^书¨屋¨ +最^新!章·节?更·新?快/
第二步:造势!登基!就在强禧倒下的地方,一面崭新的、硕大的“匈奴王”大旗在西宁城头冉冉升起!康宁同志正式宣布:即日起,“河湟康氏自治分公司”升级为“大匈奴王国(后匈奴)”!本王(康宁)就是董事长兼ceo兼形象代言人!为了庆祝“公司”成立,特此“大赦天下”(释放囚犯),还给附近的羌人部落送去了三百头牦牛当“开业大酬宾”!整个河西走廊都惊呆了:“嚯!康总玩这么大?!”
第三步:拉融资,组联盟!单打独斗风险高,康深谙“抱团取暖”之道。他火速派出“商务拓展”团队,东联张掖太守彭晃(吕光的老部下,估计也嫌“年终奖”少),西结酒泉的王穆(张大豫“复国军”的余部首领)。在地图上一画,好家伙!张掖(彭晃)、西宁(康宁)、酒泉(王穆),三点一线,正好对姑臧(吕光)形成完美的“c形包围圈”!三位“新锐创业者”一拍即合,签署了“反吕者联盟”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共进退,瓜分后凉“市场”。康宁意气风发地蘸饱墨汁,在盟书上龙飞凤舞签下大名,最后还不忘在代表姑臧的位置,狠狠地戳了个洞,仿佛在说:“吕老板,对不住,市场重新洗牌了!”
四、吕老板的雷霆手段:专治各种不服的“破产重组大师”
姑臧宫殿里,气氛凝重得像要滴出水。“反吕者联盟”的消息传来,群臣炸锅了:“完了完了!东有彭晃,西有康宁王穆,咱被包饺子了!”、“公司现金流(粮食)快断了,这仗怎么打?”、“要不…咱先战略转移(跑路)?”……
一片哀嚎中,坐在“董事长宝座”上的吕光却露出了迷之冷笑。这位从西域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狠人,一眼就看穿了“塑料联盟”的本质。他敲了敲桌子:“慌什么?彭晃、康宁、王穆这三货,就是临时凑的草台班子!彭晃跟康宁那点交情,比纸还薄;王穆跟康宁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他们仨连顿饭都没好好吃过吧?这叫联盟?这叫乌合之众!” 吕光一锤定音:“趁他们仨还在微信群里扯皮分赃不均,咱先集中火力,打掉最跳的那个——彭晃!速战速决!”
说干就干!吕光展现了顶级“破产重组大师”的魄力。他亲率三万精锐骑兵(相当于公司最后的本钱!),像一支离弦的利箭,顶着凛冽寒风,踏着祁连山厚厚的积雪,直扑张掖!目标:打掉“联盟”的东线支点!
张掖攻防战,打得那叫一个惨烈。吕光的“攻城器械部”火力全开,投石机(抛车)日夜不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