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在亲卫的帮助下开始加装铠甲,此前行军时他也不曾着全甲。~x!t¨x′x-s′.~c^o,m*
大多数将领的全甲武装其实并不到位,叠甲越厚体能消耗就越大,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减少负重增加灵活和体能。
不过对于他这种身体素质堪称炸裂的存在,并不存在体能危机。
他内衬皮甲,腰束皮带固定胸肩背明光铠,双臂之间带有厚实坚韧的披膊,却还嫌不够。
在两个亲信的帮助下又戴上了两块椭圆形腋铠,大多数将领是不会戴腋铠的,因为这是一个攻击盲区,一般不会被伤到。
不过世上神箭手无数,如今他又常常肩负破阵冲锋的重任,自然是巴不得武装到牙齿。
整装完毕,朱寿上马指挥队伍前行。
双方逐渐逼近,汉军排头兵以重型步兵为主,骑兵压在侧翼;辽军则是清一色的骑兵。
在蓟、易两地休整壮大势力后,红巾军已经扩张成一支步骑精良、兵种相对全面的队伍。
相比起刚起兵时只能梭哈一把的几百骑兵,现如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这已经今非昔比了。
纵使面对声势滔天的辽国骑兵,汉军的步伐依然稳健。
步兵打骑兵最关键的就是心态要稳,只要稳重然后协同配合,重装步兵是能抗衡骑兵的。
双方相距不到百步时,红巾军开始减缓速度,直到七十步时,全军整齐停下。
“轰~”第一排的重装刀盾兵将重盾牢牢地立在地上,第二排的长枪斜扬。
契丹主将非常魁梧,冲得很靠前,大声对着汉军喊道:“俺乃大辽北路招讨使阿里奇!”
他吼声如雷,看向红巾军诸将眼中尽是鄙夷之色,看谁都是插标卖首之辈。?k!e~k`a+n/s\h?u~.·c¢o`m?
巧的是朱寿还真知道他,在水浒的扩编版里辽国大将就有一个叫阿里奇的,确实是一个万人敌。
看到此人,朱寿也很是好奇,在金台那苦练武艺打煞气力后,他的武力放大明已经很是超模了,可这里是水浒。
水浒的世界观里有些武将武力表现是非常夸张的,朱寿也想试探一下这个世界里水浒的武力水准在什么层面?
契丹骑兵开始加速,前锋部队如离弦的箭矢从主阵中杀出,随即分为两路开始左右包抄。
红巾军两翼的骑兵驱马上千拦截缠斗保卫主阵。
杨雄作为骑兵统领一马当先,挺起长刀直指契丹人。
“噗哧~”双马交错,雷霆之势下,长刀洞穿薄甲,杨雄直接把首当其冲的契丹将领挑起。
双方交起手来杀得血光四溅,金铁交织,交汇冲击中无数人坠马,然后被身后的铁骑踏成肉沫。
朱寿微微皱眉,此时战阵激烈,打得不可开交,但作为行家,他已经看出来红巾军战损比明显更高。
辽军披甲率很高,并且这一支辽军骑术精湛、作战凶猛,不好对付。
作为唐朝的主要继承人,辽国获取了唐大量的军工技术,披甲率相比以前的胡人政权直接翻了数倍。
万马奔腾的辽军都是一人双马,充分保证了机动性与马力。
位于中军的射手在拉近距离后,开始依次开弓。
相比起话本里的箭如雨下,辽军的弓弩手主打的是精准打击,毕竟箭矢也是很贵的。
一排接一排的箭矢射向汉军刀盾兵,哪怕有重盾防御依旧有不少箭矢射中脚,射翻了不少刀盾兵。.d.n\s+g/o^m~.~n*e?t~
随着箭雨抛射后,弓手开始向两侧迂回包抄。
后面的重骑兵并没有一股脑地冲上来,而是等着弓手与前锋将汉军围起来射。
这支契丹军队是一支合格的野战部队并不是无脑的乌合之众,打法是非常标准的草原骑兵包抄战术。
通过包围以后用箭矢大量消耗汉军步兵的体力,然后寻找机会找到弱点突进。
具甲骑兵的战斗力是非常强,可贸然冲击重步兵方阵伤亡也不小。
胡汉步骑对抗一千年了,胡人也总结出了一套战法。
打仗还是得食脑,不是无脑冲锋就行的。
在契丹人的包围轮番围射下,汉军的伤亡不断增加,步军阵型开始混乱。
两翼汉军骑兵伤亡也不小,不过好在杨雄他们挺住了。
燕云汉人骑兵和契丹人骑术是有一定差距的,可这个差距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满甲满配的燕云汉骑在逐渐适应了契丹人的马战强度后,开始有效还击。
这支契丹北部精锐确实强悍,不过冲上来的毕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