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九十四章 手电筒

第一百九十四章手电筒

周远教导的理念和知识,朱标肯定是信服的,也坚信,这些知识,肯定能改变大明,改变百姓们的生活。ˉ?E:=-Z?D?小??说[网;? {更&新?ˉ?最)快μ

但是他也清楚,这些知识,若只是掌握在少数人中,想要做到这些那也是不可能的是。

所以,这些科学观念和知识,肯定是要推广出去的,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知识,才会冒出来更多的像陈启光一样的人才,将周远的知识落实到实处,从而改变民生,而不只是一个空谈了理论。

知道地球是圆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但是造出来一艘能够绕地球航行一圈的巨轮,才是真的有意义!

但是如何推广,这又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他人可以不去想,但是作为大明统治阶层,且几乎是板上钉钉的皇位继承人的朱标,很难不去想这个事情。

毕竟周远也和他说了,天下大同的思想理论,也是要建立在生产力足够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不然的话,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那谈什么人人平定,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而对于推广科学知识,朱标便是想到了两个办法,第一便是科举,此法最为有效,毕竟读书人也是务实的。\2.c¢y,x~s?w-.?n¨e-t/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那若是帝王家不再在乎之乎者也,只有学会了物理,明白什么叫科学才能做官,这群读书人都不用鞭子抽打,自己就会去研究。

其二,便是让一些德高望重之人给周远的科学理念站台,因儒家文化多年的沉浸,除了少数几位开宗立派之人,其余的读书人大多是从众的。

其实这也和后世的追星族饭圈差不多,只不过后世追的是两年半的练习生,而此时追是像宋濂一样的文坛大家。

好在这两个办法,对于朱标来说都不太算是什么难事,今年的科举已经要开始了,想要改卷不太可能,但是他已经上书朱元璋,在科卷上除了策论以外,还添加上一道有关工程方面的问题。

这便是要潜移默化的改变大明读书人们的氛围,毕竟无论你学的是《礼记》还是《易经》。

那只要想做官,就必须按照我科举考什么来,就算是你不喜欢,也由不得你不研究!

想必今年科举一出,那道反常的科举题必然成为读书人们议论的对象,待到下一次科举之时,中间的时间,足够让他们开始了解科学知识了!

而另一个办法,对于朱标来说那就更简单了,毕竟此时的大明文坛,还有那个人敢说地位要比宋濂还要高呢?

更何况,宋濂本身也被朱标所说的科学理念,或者说是能够格物致知的物理学给迷住了。|5?43^看D书| ¨|?已!-¢发?布?μ最_新£章??节<×

朱标当着自己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恩师的面,张口就是朱子,闭嘴还是朱子,完全是将朱熹当成了个工具,并且还将其的批注更改的面目全非。

但是偏偏对这些东西研究最深的宋濂却又挑不出半点毛病,反而越听越觉得,自己经年所学原来是学差了,明明朱标所讲的,或者说是朱标的另一位老师周远所讲的才是正确的理解方式。

原因也是因为朱标自己本身就是饱读诗书,对于程朱理学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同时又得了周远的教导,这便相当于知己知彼了。

而朱标所说的,实际上就是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

如今尚未出世的王阳明和湛若水的心学,为啥能吸引无数明代中期的士子?

就是和如今朱标所作的事情是一个道理。

朱熹只是提出了一套朴素的哲学观念,但却对方法论闭口不谈,只求人人都如他是个圣人一般,存天理,灭人欲。

而阳明心学虽说依然有些质朴和唯心,但至少提出了一套方法论。

朱熹说,人生来就应该什么都知道,只是因为自身的灵魂受到了污染,所以才会显得蒙昧愚蠢。

而圣人就不会被污染,因此可以生而知之,所以普通人就需要不断努力,通过儒家提倡的那一套进行修养,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让自己渐渐趋近于圣人。

且先不说这个理论合不合礼,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修养自己?

只靠背四书五经么?

用圣人的德行来严格要求自己,便能通晓天下至理?

打坐修心,就能治国安民平天下?

读书人也不傻,都只是嘴上说一说,就像是宋濂一样,只要点破了就会意识到这是有问题的。

而阳明心学所倡导的是,

不想错过《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