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百零三章 热闹

第二百零三章热闹

科举作为封建时期主要的官员选拔手段之一,自然也是国之重事之一。*萝′拉%t小§(e说?±@ \已§发:ˉ布?`/最|$+新÷¨°章!?节_

一般来说,科举宫分成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倒也不是因为带一个‘童’字就限制了年龄,明清后期,不少已经七八十岁的老头依然还在每年去参加童生试,而考过了童生试者,才可称秀才,也方才能入府、州、县学学习,也可以看成是科举的入门考试。

考过了,没什么太大的好处,顶多顶一个生员秀才的名头,见县官可不跪,再然后就没什么可称道了。

但是若是考不过,那后面的一切都不用在奢想,因为只有进入了本地的府学,县学之类的官方学府机构,方才有继续报考乡试的资格。

而乡试,便正式也高端了许多了,没三年才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京城,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由皇帝亲自任命主考官,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k-a′k.a-x`s.w^.!c+o.m,

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就是弘治十一年的乡试第一,也就是唐解元,只不过历史上的唐伯虎可没有影视剧中那般潇洒,再来年的会试中,被卷入了科举舞弊案,然后便被罢黜为吏,一生不得入朝为官,自此郁郁而终。

而让唐伯虎抱憾终身的会试,其实便是春闺,多在秋闱来年的春天举行,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

再之后便是由皇帝主考的殿试了,这一回便不再考圣贤典籍了,而是考策论,考中的统称为进士,而当了进士,便也代表有资格为官了,也就是官员候补。

只不过现在的明朝是第一次恢复科举,而且一些现实原因,导致这次科举的规模也注定不可能太大。

毕竟如今北面大部分地方都还没收回来,而收回来的地方,也大多是一片废墟,休养生息至少也需要个两三年,让这些人科举显然是不现实。

而同样,除北方大部分地区以外,沿海也尚不安定,蜀地和滇南更不用说,其实早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对此两地的掌控力大幅度下降。/%咸%(鱼[ˉ]看?书¥@ ·追?-+最@新!章′节2$

正因此,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未来华夏正统必属于大明,但是至少现在为止,大明时机能掌控的区域还是只有南方。

所以,大明的这第一次科举,其实也只是吸纳了南方的学子,同时也取消了童子试,毕竟连县学府学都还没建好,自然没必要在设置一道门槛。

这次科举,是直接从乡试开始,而且都在南方,不少人还选择不在家里的省府考试,而是选择直接去应天京师!

郭开便是其中一员,他本是沂水县人,严格来说更靠近鲁地,虽说可选择在本地考这次乡试,但是既然路途也不算遥远,家中也薄有家资,索性便直接进了京。

反正要是乡试得中,明年开春也要进京,反倒不如直接在京城考这个乡试,多出来的时间恰好能复习来年春闱。

也正是因为有许多郭开这样不差钱的读书人,最近应天城确实是热闹的紧,客栈间间爆满,民居也租的差不多,贡院附近的街道,全部临时改名为“青云街”“青云巷”“青云胡同”之类的名字,取一个平步青云之意,只为了图个吉利。

甚至于几乎家家都贴着红纸,红纸上写有“独占鳌头”、“魁星高照”、“安寓秋元”等吉利话,都是用来招揽进京的考生来租他家的房子的。

当然,临时涨价自然也少不了,而且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距离考场越近,那房租便越高,最接近考场的那两栋民居,一个单间就能喊价一个月五两银子。

郭开进城之后,先是感慨京师繁华,确实与自家小地方不一样,在沂水他也算是富贵之家,可进了京,来了江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奢华。

更别说应天城里的新鲜玩应,尤其是报纸和球赛,球赛太过火爆,一天只比三场,他还是多花了一两银子才从黑市买了一张门票,听着京师的百姓们对这些球队如数家珍,分析着每个球员的优劣,各有各喜欢的球队,热烈的氛围让他也深受感染。

而报纸就更不用说了,足不出户,便可知整个应天的种种见闻,上面连载的小说也是让他欲罢不能,还不得不到处找人置换,以求前面小说的情节。

不想错过《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