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参加的原因。
科举科举,为的不就是做官么!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只需要安心在周远手下学习,学个一两成的本领,无论是朱元璋还是继位的朱标,日后都要重用他们。
他们有这个自信,也是对周远教导的知识的认可,陈启光不就是最大的例子。
科举都没有参加,甚至还处于学习的阶段,此时就已经是三品大员了。
所以既然如此,那何必急着参加科举,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继续放在在和周远学习上。
但是吴伯宗还是选择了参加此次科举,至于原因则很复杂,其一是因为他在头和周远一起学习的同学们中属于悟性稍次的那种。
一些学科的基础,他认为他学的很不错,但是一旦开始开始精深起来,他学的时候便开始无比的困难。
其二便是吴伯宗有另外的想法那就是,周远的知识虽好,但是学起来真是无比困难,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陈启光,又或者说,可能世上还有无数个陈启光被埋没在了民间!
吴伯宗便想着,既然他学不精,不如就把这些基础全都学牢靠,然后便外出为官,依靠这些基础知识治理百姓之余,也能将这些知识教导给自己治下百姓,挑选出像是陈启光一样的大才,送到周远这里来进修……
就是这种想法,让吴伯宗参加了这一次的乡试,而心态自然与其余考生不同,颇有一种遗世而独立的自哎自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