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红薯产出
这并不是朱元璋短视,而是最近的日子朱元璋过的实在是太顺了,朝堂上虽然事情不少,但是只要国库里有钱,无论什么事情都能顺利的推进下去。*k?u?x*i-n?g~y!y¨.·c\o+m^
此时朱元璋甚至都有些忘了,当时国库空虚,无论他想干什么,都处处受到制约的时候。
然后李景隆下一句话便打破了朱元璋的念想,就听他说道:“圣上,银子这东西,永远没有用不完的时候,看似现在国库丰盈,但是圣上可曾想过,待得高征完高丽,平定辽东,等到北伐北元之时,国库里的银子还能有多少余裕?”
朱元璋正想要说绝对比你想象的要多,可是还不等朱元璋开口,李景隆又已经继续说道:“仗打完了,那朝廷要不要帮百姓重建遭受了兵灾的家园呢?”
朱元璋这一下便陷入了沉思,这确实是他没有考虑到的方面,一时间有些语塞。
而这时,李景隆还没有停嘴,继续说道:“打仗后受伤的将士们是否要发放抚恤?”
“要不要将长城再往北方修建一段,彻底断绝草原民族日后南下的路途?”
“打下来北方,接下来还要征讨蜀地和滇南,将这些地方打下来,还需要指派官员治理,那这些官员们的俸禄……”
李景隆越说,朱元璋的眼睛瞪得越大,他原本已经被国库丰盈的假象给冲昏了头脑,只觉得这么多银子,完全足够让他挥霍了,可此时听完李景隆所言后,却又让他觉得这些银子远远不够,甚至让朱元璋又一次回到了之前国库空虚时的焦虑状态。0!`0^小??说°??网`§ \2追±%最±*>新°&章?a/节D?
甚至于这种焦虑,还要比以往更甚,他都不知道竟然还有这么多需要花银子的地方。
可实际上,李景隆也是在用话术误导朱元璋,他有一点故意没说的就是,等把这些地方打下来后,朝廷征收税款的地方和子民也会增加,更别说高丽产银,等真的把高丽打下来,大明缺银的现状也能得到缓解。
甚至于,若是朝廷能突然获得这一大座银矿,以此银矿作为本金,朱元璋心心念念的纸币或许真能推行成功。
若是纸币推行成功,大明未来几世都不会再有国库空虚之忧,更不用说像是历史轨迹那样,活活把自己给穷死了……
只不过,李景隆的目的是让朱元璋不要满足于眼前的那点蝇头小利,要把目光放长远,尤其是海外,所以这些话自然是故意没有明说。§?¢齐%?盛/小.×说¨.网¨¢2 ??+首|?发?
“那依照你李家小子所言,那开海能赚取多少利润?”
想了半天,朱元璋这才开口问了一句道。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保我大明永世富足!”
李景隆给出了一个听起来有些夸张的答案,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事实,绝非谎言。
而且朱元璋要是闻起来,李景隆完全可以直接将周远搬出来。
毕竟他李景隆人微言轻,朱元璋不信任也正常,但是周远可是仙人,难道周远的话,朱元璋会不听么?
所以见朱元璋脸上挂着些许怀疑神色,李景隆立刻开口说道:“圣上可还记得周老师送来的种子?”
朱元璋回忆片刻,随后说道:“自然是记得的,拿到手我便已经在皇庄里种下了。”
李景隆笑着说道:“那些种子里有一种作物名唤番薯,那便是海外舶来之物,又被称为红薯,其味道甘甜,可为主粮,亦可为菜品,地位等同于水稻和小麦!”
“但是这番薯的产量却比水稻和小麦要高的多,依照周老师所说,这红薯的亩产至少可达千斤以上,且这种作物极好养活,完全不需要精耕细作,对于土壤和水源也可以称之为毫无要求,那怕是荒地也可顺利种植!”
红薯这东西的存在,是周远在课堂上讲的,且就在将那些种子给朱元璋之后,周远害怕朱村长推广不得力,所以便至少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告诉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些农科院改良过后的种子。
事实上,周远的担心还真算是对了一半,在听完李景隆所说之后,朱元璋突然大笑道:“李家小子,你莫不是以为把周先生抬出来,便能叫我开海?”
“至于你说的那红薯,或许真如周先生所说,产量极高,但是亩产千斤这种事,哈哈,你还是不懂农事,朕可是亲自务过农的,这世上不可能有亩产千斤的作物,就算是周先生将仙界的粮种拿下来也不成,当然,这前提还得是天上的仙人,也需要吃法!”
朱元璋笑的极为开心,他却还确实没将周远的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