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难免会出现纰漏,容易给别人的可乘之机。
所以刘伯温劝说这时候的朱元璋不应该因为一时之气,对东瀛用兵,反而更应该将重心移至国内,先巩固根基,安稳人心,千万不要因小而失大。
再有就是用忽必烈两次征讨东瀛都无果的例子提醒朱元璋,别看东瀛看似实力微弱,却也不是个简单的对手。
即便大明水师的战斗力远高于马背上起家的蒙古人,但是想要把东瀛打服,也肯定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就算是让东瀛臣服,除了解决倭寇之乱,以及给朱元璋争得一口气,大明也什么实惠都落不到!
再有就是,那时候争天下的可不止是朱元璋一人,和蒙古人打仗,乃是名正言顺,恢复汉家山河,但是内陆的百姓对于沿海地区作乱的倭寇可没有什么太强的痛恨之情,甚至于,以如今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他们可能都不知道大明的外面还有其他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若是又起战事,难免会让内陆的百姓觉得朱元璋是个穷兵黩武的皇帝,很容易会丧失民心。
正是因此历史上的朱元璋,最终也没有对东瀛和倭寇动手。
只是现在,周远信誓旦旦的说着开海的好处,还是让朱元璋又动了心思。
如果周远真能给出一个解决倭寇的办法,那这海自然是可以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