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百四十六章 补发

第二百四十六章补发

朝堂上的事情,波云诡谲,然而在此次事情中充当了重要觉得的朱棣,却是对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知,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被弹劾了。,p^f′x·s¨s¨..c*o¨m?

在国子监听完周远的课,又连同陈启光和郭开缠着周远讲了些一战和二战时期的战争历史,几人重点听的便是那个时期的火器是什么样的。

如今朱棣想要改良大明的火器,但是这东西又不是说改造就能改造的,但是又不能直接问,所以便又只能这么费劲的旁敲侧击。

至于为何是一战二战时期的武器,自然是因为受制于现实原因,反正周远说的什么隐形飞机,什么航空母舰,什么能直接横跨大洲超远距离打击的洲际导弹,什么无人机战术之类的。

别说是朱棣了,就连陈启光都听的一头雾水,毕竟很难指望一个大概学完了初中数理化的优秀学生,就能了解什么是核聚变。

再说了,这些东西,就连周远都搞不懂,也只能是和几人描述一下大概是什么样子,威力如何,顶多在讲讲这些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和战术。

几人就权当是听了些神话故事,而真正能让几人有启发的,那还是一战和二战时期的火器。=@)完°3*本±?&神{站¨?° .)%首D发?

这其中,甚至于二战时期的热武器对于大明来说都有些太过遥远了,反倒是一战时候出现的能够连续发射的火枪,让朱棣十分感兴趣,且陈启光也保证确实是有在大明可实现的可能。

而除了能够连续发射的火枪以外,更上朱棣感兴趣的,则是周远说的一门名字十分奇怪的火炮。

叫什么没良心炮……

等到从周远这边出来,回到京营时,都已经是天黑了,但是之后朱棣便惊讶的发现,此时并不是出操的时间,按理来说这个时间了肯定就该休息了,但是将士们此刻都在校场集合。

难不成这些人出息了,还知道自己加练了?

朱棣胡乱猜想着,然后待得朱棣走进去,又发现所有人的脸上全都挂着喜色。

朱棣不解,朝着站哨的士卒问道:“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何突然集合,又人人面上带有喜色?”

那兵丁先是对朱棣行了一个军礼,这是朱棣听完周远说了后世军队后发明的扶胸礼,随后言道:“回殿下,他们在领补发的军饷,还有五军都督府突然送来的一千具甲胄,此时瞿百户正在给大家发放甲胄!”

“补发军饷?甲胄!”

且先不说补发军饷的事情,单说这甲胄便已经让朱棣摸不着头脑了,甲胄可是个好东西,但同样,好东西就意味着要花钱。*s¨i¨l/u?x_s?w·./c?o\m~

一千具甲胄,这可不是什么小数字,若是布甲倒是还好一些,若是革甲和皮甲,那可是笔大价钱。

大明的披甲率很高,但那是说的是边军,而京营里的这些兵……

说实话,如果不是朱棣,这些人大概率是和‘兵’这个字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是的殿下,是全套的棉甲内衬锁子甲!”

“锁子甲?”

听见回话,朱棣又是一惊。

冷兵器时代,甲胄,成为了兵士征战防御的关键性装备。其抵消了敌人冲击力之余,更给了将士反败为胜、置死地而后生的时机。

早在殷商时代,皮甲已经于战争中问世,只不过那时候甲胄普通的士卒可穿不上,唯有将领方有资格穿戴,且威严和象征意义大于其实际的防御意义。

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工艺水平的提升,而用于战争的器具则一马当先,成为了进化的重中之重。

毕竟历代统治者皆知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至理,因此盔甲在皇权的强制政令下,得到了规范化、精细化和功能化的革新。

因此,在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因为连年的大规模战争,更让盔甲偏向于功能化。

《周礼·考工记》便记载道:“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权其上旅与其下旅,而重若一,以其长为之围”。

到了秦朝时,皮甲和铁甲的混合装备则成为了战争兵士选择的主流。

等到了唐朝,冶铁工艺进一步发展,且皮甲因为性价比太过低,所以便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李世民那一支大名鼎鼎的玄甲军,便是身着一身黑铁所打造甲胄的重骑兵,在那时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所向睥睨。

至于现在的大明,曾经的铁甲依旧还是主流,只不过却吸收了唐宋汉甲的精

不想错过《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