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动员
这位八思巴,倒也是一个奇人,当然不是小说中那位可以破碎虚空的蒙古第一高手……
历史上对于这位元朝的第一位帝师的评价非常的高,在《元史释老传》说他在七岁时,就能够“诵经数十万言,能约通其大义,国人号之圣童。2?萝!|?拉;小?说/2| ?1最:新?<)章>+节&*更=新?e快??”稍长,即开始学习“五明”学,一学即悟。
《西藏王臣记》记载:“幼而颖悟,长博闻思,学富五明,淹贯三藏”。
但其实刨除掉八思巴在宗教方面的贡献以外,更多的其实是他的内政。
别的不说,至少他在位的时期,很好从处理了蒙族、藏族乃至于汉族之间的关系。
要知道,在民族尚未融合之前,想让各民族安分下来可从来都不容易。
不说蒙汉之间的血海深仇,单单是蒙族和藏族之间的恩怨纠葛,那便能往回追溯不知道几百年。
但是八思巴却能很好的处理了这种局面,只可惜,八思巴吃斋念佛一辈子,却年仅四十三岁去世了。
且他任时的一些政策,也没有很好的贯彻下去,从某种角度上讲,元朝国诈甚至连一百年都没撑过去,其实在八思巴英年早逝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了。D我`?(的D¥书?城:?? *最|:新ˉ·μ章]节o?更^新.&?快°?¥
此时,纳哈出所看的这份谕旨,便是用八思巴文所写,而上面所写的内容则是,北元皇帝亲手所写,先是追述祖上荣光,而后询问近况拉拉关系,再之后的内容才是正文。
也便是现在徐达屯兵辽东,希望纳哈出出兵,连同同样屯兵草原和辽东边界的王保保,痛击徐达部,而后可封纳哈出为辽东王
这份谕旨,其实不仅仅是纳哈出的札刺亦儿氏部落收到了,而是在草原中,但凡人数超过十万人的大型部落,皆都收到了。
其内容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在纳哈出这里是希望纳哈出先出兵痛击徐达在辽东的部队,而对于在草原上的部落,则是希望能从部落中抽调青壮,归北元调遣,而许下的承诺无非也就是更大更肥沃的草场。
又或者是,挥师南下,重新恢复他大元荣光后,各个地方的封地。
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在画大饼,反正北元朝廷现在是一点好处拿不出来,但是你们这些分散的部落要是能全都归北元朝廷调遣的话,说不定能得到更大的好处。¢v!7`x`s-w′.+c,o?m/
其实,朱元璋突然开始对辽东感兴趣,这对于北元来说,毫无疑问乃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别的不说,至少北元朝廷不用再担心朱元璋什么时候突然北伐,让本就苟延残喘的北元朝廷加速死亡!
同样,若是朱元璋同时对辽东和草原开战,那对于北元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双线作战,在军事上从来都是大忌。
你朱元璋的大本营在南方,两个战线都拉的这么长,那还真是在找死,说不定到时候北元画下的大饼还真有能够给实现的可能。
所以,当知道朱元璋突然吞并辽东,而且好像还和高丽起了冲突后,面对这种情报,元昭宗又如何能坐得住,自然是要加紧内部动员,蒙古不是无兵,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草原上的蒙古部族,自从成吉思汗去世后,便一直是一片散沙。
像是纳哈出这样强大的割据势力,少说也有三四个,更别说那些三五万,或是上千人的小型部族,更是数不胜数。
真要是能把这些力量动员到全部听从北元朝廷的话,北元未必没有机会重新把江山打回来。
但是话虽如此,这份谕旨发下来后,作为被动员的纳哈出却是有些不快。
辽东王?
开什么玩笑,现在纳哈出便是辽东行省名义上和实际上的土皇帝,就算是再多个王的称号,又有何益处?
是能让他的草场突然冒出来吃不完的鲜草?
还是能让他的牛羊越来越肥壮?
而且还是让他去和徐达对阵?
他有病么,就算是他倾巢出动,把徐达在自己对面屯下的五万精兵全都吃下来,那己方也要损失惨重,说不得要从超大型的部落族群,衰弱成小型部族了。
那到时候你北元朝廷会这么好心,帮他去补充人口,恢复实力?
别扯了,你北元朝廷不看着机会把他的草场和剩下的人口全占了,他纳哈出从今天开始就是羊屁股里生出来的!
而且就算是不说这些,现在他可没那么多人手去打仗,毕竟游牧部落,青壮可不仅仅是打仗的,同样需要兼顾生产,或者说,大部分的时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