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考教
但是对于北元便又不同了,若是以前,出身红巾军,且还称帝立国的明玉珍绝不可能成为拉拢对象,毕竟他们已经吃过张士诚的亏,没道理要在明玉珍这里再吃一次。μ?三(¤叶_屋¤ ′@更\ˉ-新?=+最?>快÷t
然而现在情况则又和之前大不相同,谁都知道大明势大,那北元此时肯定也清楚,重新收复失地,恢复大元版图肯定不现实,那便不如联合明玉珍和李思齐,共同抗衡大明这个庞然大物。
但是李思齐摇摆不定,明玉珍更是鞭长莫及,若想能达成此条件,西北和甘肃乃是重中之重。
只要北元能在西北留下一道口子,便能不断绝自己南下的步伐,才会有更主动的操作空间。
或许,朱元璋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突然发兵西北,直指李思齐,顺便斩断北元留在甘肃的爪子!
这些其实都不是什么复杂或是隐秘的情报,朱棣只是想了想,大概便了解了双方的意图。
曹良臣说完一些前线的情报,随后眼睛突然微微眯起,看向朱棣,开口说道:“如今曹国公正在兰州与嘉峪关附近与北元的骑兵对峙,曹国公曾有令,若是点下来了,可自选一地前去支援,不知道燕王殿下抚意欲何为?”
“兰州附近的元兵约有五万,另有裹挟的两万多我汉人百姓,看样子似乎是想要攻城,现在曹国公正在兰州布防,欲先将元军打退,再图大事!”
“另有万余元兵驻扎在嘉峪关附近,出关便可至草原,入关又可随时出兵进攻,且全是骑兵,看动向多半是想和兰州的元兵互相配合,傅友德将军已经前往,看意思是可能要主动出击,毕竟若是能将嘉峪关抢下来,以后便可以逸待劳,彻底将蒙古人挡在草原外!”
又怕自己刚刚说的不够详尽,曹良臣还贴心的附加了具体信息,随后又问道:“不知道燕王殿下认为,您带来的这些援兵,应当先去那一处?”
朱棣皱眉深思却是顺着曹良臣的话开始想了起来,两边战事,一攻一守,要说起来,他带的这些兵丁,多有火器,那自然是打守城战更有优势。,w,z,s^k′b*o.o!k..¨c′o¨m/
别的不说,一发飞雷炮,绝对能让这群没见识的蒙古人胆战心寒。·x\w+b^s-z\.?c`o,m/
但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沐英却是突然纵马上前来到朱棣身边轻声说道:“北方寒冷,咱们的将士们军纪严明所以没有抱怨,但那些民夫与随军的匠户皆有不适应,这里终究与江南温暖之地不同,水土不服在所难免!”
顿了顿后,沐英又说道:“且舟车劳顿,没道理到了地方一刻都不能休息便要奔赴前线……”
听到这里,朱棣顿时明白了沐英想要说的是什么,随后又装作若无其事的看了曹良臣一眼,心里却是想着,这老小子原来也不老实,竟然还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千里迢迢赶来的援军,无论是前线战事如何吃紧,也总该让人修整一段时间,但是曹良臣一开口就是让朱棣选择援助方向。
若是平常,朱棣也肯定知道急行军后不宜作战,且将士们都来自南方,突然到了西北,很容易便会水土不服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的道理。
可是曹良臣这一开口,看似是将选择权交到朱棣手里,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陷阱,让朱棣估计的忽视了这些。
或许是考教,又或许是敲打,反正朱棣差点中了招,顿时对着曹良臣观感不太好了起来。
只不过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小事,毕竟他年纪小,曹良臣对他不放心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朱棣也没在意,而是笑着对曹良臣说道:“曹总制,还请容我休息两天,将士们舟车劳顿,一路急行军而来,若是现在拉上战场,只怕战力不足三成,当然,曹总制若是觉得前线情况刻不容缓,便是委屈将士们一些,今日前往,也未尝不可!”
曹良臣没有说话,只是直直的看着朱棣,仔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领军之人,随后突然笑了一下。
而后还不等朱棣有什么反应,曹良臣突然便指着自己身后一名四十多岁,面容有些刻薄的中年人,说道:“此人乃是负责甘肃军务的总兵沈文俊,我此时还有其他事,无法再此久留。”
“接下来燕王殿下若是有什么要求需要配合或是有什么想法,皆可吩咐给沈总兵!”
言罢,又交代了几句之后,便急匆匆的离去,显然这曹良臣身上还真有要事要做,也不知是否与前线战事有关。
而朱棣在目送曹良臣离去之后后,便对着沈文俊遥遥的一拱手说道:“沈总兵,不知我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