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60章 人口和衣冠

大雍长治久安之基。相较之下,大宋衣冠于大雍民众心中,缺此深厚历史情感之系与强大民族凝聚之力。

至于外交之务,复大唐衣冠,亦为对外宣示国力与文化传承之要途。

其二从来都是弱者学强者,没有强者学弱者之理。想那大唐盛世,国力强盛,八方来朝,其衣冠服饰、礼仪文化,皆为万邦竞相研习、模仿之典范。彼时,大唐之威,远播海外,诸国使者云集长安,目睹大唐衣冠之美、礼仪之盛,皆心向往之,归国后纷纷以唐制为尊,推行效仿。此乃强者之范,为天下所共仰。

大雍既以复兴为志,欲重现往昔华夏之辉煌,自当以大唐为楷模,重拾大唐衣冠,彰显强国气象。若学大宋衣冠,于外而言,周边诸国见之,恐心生轻视之意,以为大雍无复兴之决心,无强大之底蕴,不过步弱宋之后尘耳。如此,则大雍于外交之上,难以树立威严,更难令他国敬畏。

李云湛感觉自己今天终于释放出来了,今天婳瑶刚出月子,自己忍不住对她……实在是因为这段时间压抑太久,对阴阳交合如潮水般汹涌。但此刻,他已回到御书房,强打起精神,准备处理棘手的政务。

大雍灭亡高丽后,将其地更名安东行省,这本是开疆拓土的一桩大事,可后续事宜却麻烦重重。内阁围绕安东行省的行政划分、官员任命等关键问题,争论了半年,竟毫无定论。主要原因是大雍军在攻伐过程中,对高丽人杀伤过重,几乎到了十不存一的境地,这使得后续行省治理面临诸多复杂难题。

李云湛坐在御案前,看着堆积如山的相关奏疏,眉头紧锁。他深知,安东行省若不能妥善治理,不仅这片新纳入的土地难以安稳,还可能引发周边势力的觊觎,甚至影响大雍国内的稳定。

首先是行政划分问题。高丽旧地山川地理复杂,原有的城池、村落分布零散,且经战乱破坏严重。按大雍以往的行政划分模式,是以人口、赋税为重要依据,但如今高丽人口锐减,原有的城镇大多荒废,如何合理划分州县,既能便于管理,又能促进当地尽快恢复发展,成了一大难题。

此外,还有高丽人的零星抵抗,但终究不是大雍军队对手,徒增些麻烦罢了。可这些抵抗虽不成气候,却如芒在背,影响着当地的稳定,也给行政划分和治理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李云湛拿起一份奏疏,上面详细罗列了几种不同的划分方案。一种是按照高丽旧有的行政区划,稍作调整,这样虽能一定程度上延续当地的治理传统,但大雍的统治理念和制度推行可能会遭遇阻碍。另一种方案则是完全按照大雍内地模式,打破高丽旧有格局,重新规划州县。

李云湛自然选择第二个,如果“搞一国两制的话”,他也不会屠杀数百万高丽人了。现在问题是人差不多杀光了,新的土地上不能没有人,移民成了麻烦事,再说大雍一共就七百多万人,各地人口也不多。

所以,移民乃是充实安东行省的关键之举,可这绝非易事。大雍本就人口有限,各地也都在努力发展,要从其他地方抽调人口前往安东行省,谈何容易。

他揉了揉太阳穴,陷入沉思。若是强行征调百姓前往安东行省,必定会引起民怨。可若是仅靠自愿移民,恐怕响应者寥寥无几。毕竟,安东行省刚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条件艰苦,百姓们大多不愿背井离乡前往。

“人口,人口……”李云湛低声喃喃,揉着太阳穴,满心都是困扰。偌大的大雍,人口的匮乏竟成了开拓新土的掣肘。

李云湛也想过从大宋引入人口,可幽云汉人和南方汉人分道扬镳百年,虽然都自称汉人,但文化习俗差异巨大。李云湛建国后虽然全民汉化,但是在复大唐衣冠,而不是学大宋。

李云湛之所以未效大宋衣冠,实乃深思熟虑,缘由诸多。

观夫历史,大雍立国,志在复兴往古盛世之荣光。大唐者,于华夏史中,如中天之日,其文化鼎盛,国力雄强,且具开放包容之态,此皆为李云湛心之所慕。大唐衣冠,宽袍博带,峨冠环佩,尽显华夏雄浑气象与文化自信。忆昔,大唐声威远被,万邦来朝,其衣冠礼仪,为四夷所仰,竞相效仿。李云湛欲复大唐衣冠,盖欲唤起民众对往昔辉煌之记忆,振起其身为华夏正统苗裔之自豪,凝聚万众之心,共襄大雍之盛举,以图再创不世之功。

至于政治之道,大宋虽亦为汉家天下,然自立国以降,内忧外患频仍。其衣冠之制,较诸大唐,偏于拘谨婉约,此背后所映者,乃大宋于政治、军事上趋于保守之态。李云湛深知,大雍初兴,亟需展现积极进取、蓬勃向上之风貌,以彰新生王朝之活力与朝气。若效大宋衣冠,恐于无形之中,传递保守退让之讯,此于大雍树立强国之象不利,亦难在民众心间植下开疆拓土、振兴华夏之宏愿。

再者,文化传承,至关重要。大唐文化,兼容并

不想错过《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