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1章 历法

了一个全新的时间法则。

他不仅要当信仰的守护者,他还要当历法的定义者。

米哈伊尔抬头,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和敬畏。

他忽然觉得,自己所以为的,要将主的荣光洒遍这片土地的使命,是何等的可笑。

他不是在传播福音。

他只是在为一个新的更好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兵部尚书也答不上来。

“看,”朱高煦摊开手,“这就是问题所在。年号,只能让我们知道,这件事发生在哪位皇帝的任期内。但要将不同朝代的事情,放在一条长河里比较,就得反复换算,极其繁琐。而一个连续的纪年,就像一把长尺,从古至今,刻度分明。哪件事在前,哪件事在后,差了多少年,一清二楚。”

“我保留年号,就是保留了天子治世的尊荣。‘永乐’这个年号,会永远记录在史书上,告诉我父皇的功绩。但我们大秦,要立万世之基业,眼光要看得更远!我们需要这把更长的尺子,来衡量我们自己,也衡量我们的敌人!”

“至于自降国格?”朱高煦冷笑一声,“一个工具而已,何来国格之说?难道我们用了西人的船型,就是自降国格?我们用了他们土著的玉米,就是自降国格?好用的东西,拿来就是!把它改造得比原来的更好,让它为我所用,这才叫本事!这才叫大国胸襟!”

一番话,说得在场官员哑口无言。

林永康沉吟了许久,他知道,在“实用”这个层面上,自己是辩不过这位殿下的。他换了个角度,提出了一个更实际,也更尖锐的问题。

“好。就算殿下所言有理。但您也说了,那儒略历千年就差了九天。我们就算今日强行抹掉这九天,如何保证以后不再出错?难道要让我们的子孙,再过一千年,又来一次这般争论?”

“问得好!”朱高煦等的就是这个问题。

他转身回到主位,声音充满了自信。

“这正是我要说的关键!误差的根源,在于儒略历‘四年一闰’,加的太多了!按照《授时历》的精度,每四百年,儒略历就会多出三天!”

“所以,我的新历法,规则如下!”

他伸出手指,一字一顿。

“凡年号能被四整除者,为闰年,加一日。此为第一条。”

“凡年号能被一百整除者,虽能被四整除,亦不算闰年,为平年。此为第二条。”

“凡年号能被四百整除者,虽能被一百整除,仍算闰年。此为第三条!”

“如此一来,每四百年,我们不多不少,正好闰九十七天!平均每年,就是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五天!与郭守敬的《授时历》,分毫不差!”

这套后世被称为“格里高利历”的精密算法,被朱高煦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清晰地展现在十五世纪的这些东方官员面前。

议事厅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套闻所未闻,却又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算法给震住了。

尤其是林永康,他作为内阁首辅,对算学并非一窍不通。他在心里默算片刻,越算越是心惊。这套“四百年九十七闰”的算法,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完美地解决了儒略历的误差问题,而且其理论基础,恰恰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授时历》。

朱高煦这哪里是采用西夷历法?这分明是取西夷之长补己之短。

想通了这一层,林永康紧锁的眉头,终于缓缓舒展开来。

他再次出列,这一次,是心悦诚服地深深一揖。

“殿下……深谋远虑,臣……拜服。”

但他随即又提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牵动人心的疑问。

“殿下,历法之争,臣已无异议。但还有一个问题。我华夏诸多节气,如除夕、端午、中秋,皆是遵循阴阳合历。若改用此公历,这些祖宗传下来的节日,又该如何处之?这可是民心之所系啊!”

这个问题一出,所有官员都抬起了头。

是啊,过年过节,是老百姓生活里天大的事。要是连年都过不对了,那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这个我早有准备。”朱高煦胸有成竹。

“我们双轨并行!我方才所定之历,为‘公历’,用于官方行文、史书记载、对外邦交。而我华夏传统的阴阳合历,定名为‘农历’,专门用于指导农时,以及确定所有传统节日!”

“我将会下令,钦天监即刻开始测算。¢1\9·9\t/x?t,.·c·o,m^从明年起,每年颁发的《大秦历书》上,必须同时印有公历和农历两种日期。公历的某月某日,对应农历的某月某日,一清二楚。百姓们过节,看农历便是。两不耽误,反倒更加便利!”

“至于公历中的七日一休,也好办。”朱高煦补充道,“不必学西人那些神神叨叨的名字。就叫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第七日,乃是主所定的安息日,

不想错过《大明美洲帝国:日月旗的应许之地》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