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1章 亡者归来,死局重生

角落的老照片——那是天元洋行十年前的开业合影,穿藏青西装的男人站在最右侧,礼帽下的半张脸被阴影遮住,可胸前那枚衔橄榄枝的和平鸽徽章,正对着他的眼睛。

“顾先生?”接待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顾承砚转身时摸了摸烟盒,金属外壳贴着皮肤发烫。

他听见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看见接待员的注意力被窗外的汽车鸣笛声吸引——机会来了。

他的拇指轻轻推开烟盒暗扣,微型相机的镜头在阴影里闪了闪。

接待员的皮鞋跟在走廊上敲出“哒哒”的脆响,大半声音被汽车鸣笛声掩盖。

顾承砚的拇指在烟盒暗扣上微微颤抖——这是他第三次调试微型相机的角度。

原主留下的银烟盒边缘硌着掌心,却比他狂跳的心脏还烫。

镜头对准老照片的瞬间,会客室门把突然转动。

他瞳孔骤缩,指尖几乎要按错快门。

但那转动只晃了半寸便停住,外头传来接待员赔笑的声音:“周经理,顾先生正在欣赏您收藏的油画呢。”

顾承砚的后背沁出冷汗。

他垂眼盯着烟盒缝隙里的取景框,老照片上的和平鸽徽章正慢慢填满视野。

当相纸边缘的折痕被镜头捕捉时,他听见自己喉结滚动的声音——那是原主记忆里,少年人攥着这张照片被保镖拖走时,指甲在相纸上抠出的痕迹。

“咔嗒”。

微型相机的快门声细若蚊蝇,却在他耳中炸响。

顾承砚迅速合上烟盒,转身时恰好看见周经理推开门。

四十来岁的男人穿着墨绿暗纹西装,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像淬了冰:“顾先生久等了。”

“周经理客气了。”顾承砚笑着伸手,掌心还残留着金属的凉意。

他注意到周经理袖扣上的樱花暗纹,和三井财阀送给顾家的贺礼一模一样。

两人握手的刹那,走廊尽头传来两个男声的低语,混着档案室木门开合的吱呀声。

“……林先生这两天总是盯着外滩的船期表。”

“可不是嘛,上次说要的德国机械晚了半个月,他摔了三个茶盏。”

“嘘——”声音突然低了下去,“那批旧丝绸的染整记录,你藏好了吗?”

顾承砚的呼吸陡然一滞。

他看着周经理的笑容在脸上裂开,像一块被敲碎的玻璃。

林先生——这个称呼像根钢针扎进太阳穴,将张维钧说的“沉的是商船不是潜艇”、苏若雪查的“经线密度相似”、码头上被刻意遮盖的“deutsche(德国)”刻痕,全部串成了一把锋利的刀。

“顾先生?”周经理的指尖在桌面轻叩。

顾承砚回过神时,发现自己不知何时走到了窗边。

黄浦江的风卷着雪粒拍在玻璃上,他望着江面上飘着的“天元洋行”旗号,突然笑出声来:“周经理,贵行的德国机械生意做得这么大,不知能否让我参观一下仓库?”

周经理的瞳孔缩了缩。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光晃得顾承砚睁不开眼:“仓库是重地,恐怕要等总经理的批条才行。”

“那就不打扰了。”顾承砚整理袖扣的动作格外缓慢,目光扫过周经理的喉结——那里有道新月形的疤,和三天前在码头见到的李德昌枪伤位置一模一样。

他转身时,烟盒在背心口袋里撞了一下,像在提醒他:证据已经到手。

离开天元洋行时,雪已经停了。

顾承砚站在台阶上,望着自己落在雪地上的影子被北风拉长。

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的“天下兴亡”在阳光下泛着暖光——原主当年刻下这四个字时,是否也像现在这样,听见了命运齿轮转动的声音?

商会驻地的煤炉烧得正旺。

顾承砚推开门,混着油墨味的热气裹着苏若雪的声音扑面而来:“汉口的陈老板回电了,说咖啡豆货轮改在明早靠岸。”她抬头时,发间的茉莉香撞进他怀里,“你脸色怎么这么白?”

顾承砚把烟盒递给她。

苏若雪的指尖刚触到暗扣,他便按住她的手背:“先听我说。”他盯着墙上的上海地图,指节抵着闸北纺织厂的位置,“林仲甫没死,他在幕后操控天元洋行,用德国机械做幌子,实则在倒卖当年的贸易协定原件——那些旧丝绸,是用来掩盖运输协议残页的。”

苏若雪的睫毛颤了颤。

她翻开烟盒,微型相机里的照片在暖光下显影:和平鸽徽章、周经理的樱花袖扣、档案室门口模糊的两个人影。

“所以吴淞口那船‘纺织机’里,装的根本不是机器。”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带着刀刃般的冷意,“是协议复印件,和他们用来威胁民族

不想错过《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