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1章 木鸟渡江,字字生茧

,像片沾了晨露的桑叶。

她转身推开妆台下的暗格,里面躺着半块烧残的炭——这是昨夜顾承砚救火时从火场捡的,说“烧尽虚妄,方见真丝”。?三·8,墈¨书¨旺+ ^蕞·薪.蟑_結*哽~鑫!哙~

信笺在炭上蜷成黑蝶。

苏若雪捧着灰烬走进染坊,新煮的银丝线在大缸里翻涌,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眉眼。

她捏着灰轻轻一撒,看着细碎的黑末融进染液:“阿福,今日染的丝,多泡半柱香。”染匠应了声,木勺搅起的涟漪里,几缕银丝闪了闪,像藏着星星。

密室里的烛火燃到了底。

顾承砚看着青鸟递来的染液样本,指节抵着下颌笑:“日本人要是查,就让他们查这缸丝。”他抽出张法租界地图,用红笔圈了邮电稽查处:“明日不,今夜。”

青鸟低头看地图,听见顾承砚又补了句:“找个会打扫的。”他点头,指腹蹭过军靴上的泥——那是刚才走水巷时溅的,混着苏州河的腥气。

窗外的天开始泛白,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的钢印在晨光里发暗——是昨夜从陈探长坠江处捞的,“大日本帝国”五个字刻得极深,像道永远合不上的伤口。

“记得带包糖。”顾承砚忽然说,“老规矩。”

青鸟扣好暗袋,转身时撞响了案头的檀木匣。

匣里的雪纹茧泛着珍珠母贝的光,“鹭01·归心”六个小字在晨雾里若隐若现。

他推开门,看见绣楼的窗台上晾着串银丝线,风一吹,丁零当啷响成一片。

黄浦江的晨雾还未散尽,青鸟的军靴已碾过法租界邮电稽查处后巷的青石板。

他袖中攥着块银圆,表面被体温焐得发烫——这是顾承砚特意让苏若雪挑的“袁大头”,边齿清晰,最合老派清洁工的眼缘。

稽查处后门挂着锈迹斑斑的铜铃,他抬手轻叩,门内传来拖沓的脚步声。

开门的老妇系着靛蓝围裙,鬓角沾着扫帚苗,浑浊的眼珠扫过他的灰布长衫,又落在他下垂的右手——那里隐约露出银圆的轮廓。

“阿婆,”青鸟放软声线,“我家老爷在闸北开木器行,上月寄了批雕花匣子,说是被扣在这儿。您行行好,让我瞧瞧登记簿?”他手掌一翻,银圆“叮”地落在老妇摊开的手心里。

老妇捏着银圆咬了咬,眉梢才松了些:“跟我来。”

档案室霉味混着油墨,最里层的木柜上堆着半尺厚的灰。

老妇用袖口抹了把柜门,抽出本硬壳簿子:“上月十五以后的都在这儿,看完赶紧走。”

青鸟指尖快速划过登记页,直到“可疑包裹”栏里一行字刺进眼底——“木雕工艺品,三日前由大日本帝国驻沪总领事馆顾问松本正雄提走,登记人:陈阿福(伪造)”。

他喉结动了动,寄件时间赫然是木鸟启航的次日。

“谢阿婆。”他合上簿子时,指腹在“陈阿福”三个字上重重按了按,墨迹晕开个小团,像朵有毒的花。

苏州河畔的绸庄密室里,顾承砚捏着茶盏的手顿住。

青瓷盏沿还凝着苏若雪晨早泡的碧螺春,此刻却凉得刺骨。

他垂眸盯着青鸟递来的登记簿副本,烛火在“松本正雄”四个字上跳了跳,将他眉骨的青肿映得像块淬了毒的玉。

“他们以为抓到了把柄。”他忽然笑了,指节抵着眉心轻轻敲,“木鸟是饵,可饵里藏的不是信,是钩子。”

青鸟站在阴影里,看着顾承砚从案头抽出张上海地图,红笔在“虹口”区域圈了个圈:“去查所有收购黄杨木和微型合页的铺子。”他顿了顿,红笔尖点在“东洋文化振兴会”几个字上,“尤其是挂着文玩幌子的。”

次日晌午,青鸟的汇报混着风灌进密室。

他抹了把额角的汗,将张购货单拍在桌上:“虹口‘松月堂’文具行,三天内进了三百斤黄杨木,五十打黄铜合页。”

顾承砚翻开“松月堂”的背景资料,纸页间飘出股沉水香——这是苏若雪特为他整理的,每页边角都用小楷注了关联人物。

“表面卖湖笔徽墨,实则替军部收集古籍拓本。”他指尖划过“文化振兴会”的落款,突然抓起狼毫,在宣纸上写了个“刃”字,墨迹透了三层

不想错过《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