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56章 嫁妆无匣,心印自守

黄浦江的汽笛声裹着雨丝撞进窗棂时,苏若雪正跪在妆台前。+完+本`神?站? +更¨新~最~快+

红绸包的缎带散成乱麻,她的指尖还沾着胭脂粉,却在匣底摸了个空。

那对绣着"双蝶绕砚"的银簪还在,可裹在银簪底下的杏色袖片——母亲临终前塞给她的嫁衣袖片,绣着苏家"回纹锁边"的袖片,不见了。

"承砚"她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像是被人攥住了气管。

雨水顺着窗沿滴在她后颈,凉意顺着脊椎往上窜,她突然想起前日替顾承砚修补印胚时,他指着补刻的纹路说:"这刀走的弧度,像极了苏师傅教你的锁边针。"

补刻弧度,锁边针脚

苏若雪猛地站起身,妆台角撞得膝盖生疼。

她抓起那对银簪,双蝶振翅的纹路在烛火下投出细碎阴影,与记忆里母亲飞针走线的模样重叠——每回锁边时,母亲总说"针要绕着纹走,像蝶绕着花",而那日印胚上的补刻,分明是依着蝶翼的弧度下的刀。

"他们不是要毁我们。"她转身时撞翻了妆奁,珍珠滚落满地,"是要变成我们。"

顾承砚正将《江南织谱》残页收进檀木匣,闻言指尖一顿。

他望着苏若雪发白的唇,忽然想起码头仓库里那枚被调包的铜印——边缘的补刻痕迹熔得干干净净,却在灯油将尽时,显出几分锁边针脚的婉转。

原来东纺烧保险库、盗嫁妆匣,哪里是要毁了顾家苏家的印技?

他们是要把苏家的针法、顾家的刻工,全剥下来贴在自己身上。

"若雪。"他走过去,用拇指抹掉她眼角的湿意,"真技在人,不在物。"

苏若雪攥住他的衣袖,指腹蹭到他袖扣上的蚕纹——那是前日他去丝厂时,被蚕宝宝爬过留下的薄茧。"可他们要的是"

"要的是让我们以为没了物,就没了技。"顾承砚握住她的手按在自己心口,"但真正的'守纹',在每一个会锁边的绣娘手里,在每一个能补印的刻工心里。"

雨幕里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是青鸟派来报信的伙计。+1¢5/9.t_x?t\.*c-o·m*

顾承砚替苏若雪理了理乱发,低声道:"我要开个会,你跟我一起去。"

商会的议事厅里,煤油灯把人影拉得老长。

顾承砚站在檀木桌前,将顾家祖传的"蚕桑图谱"摊开——绢帛边缘有焦痕,是曾祖在太平军破城时,用胸膛护着逃出来的。

"今日起,守纹会添个'信物录'。"他的指尖划过图谱上褪色的桑叶,"每家交一件承载技艺的物什,再由公证人记下背后的故事。

这物要是丢了、烧了,故事还在;故事要是忘了"他抬眼扫过厅里的绸缎庄老板、绣坊掌事、刻铜师傅,"咱们就互相讲,讲到孙子辈都记得。"

苏若雪望着图谱上的焦痕,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江南织谱》说的话:"若雪,纹在布上会旧,刻在铜上会锈,可刻在人心里"她伸手按住自己的心口,起身时裙角带起一阵风,吹得烛火摇晃。

"苏家无匣,但心有印。"她的声音清亮,盖过了窗外的雨声,"我以《江南织谱》为信,以父志为纹——只要我苏若雪还能拿针,苏家的锁边针就断不了。"

厅里静了片刻,接着是绸缎庄周老板拍桌子的响:"顾少说得对!

我家那台老织机,还是我爷爷从宁波挑过来的,明儿就抬到会里!"绣坊的张阿婆抹着眼泪翻出个布包:"我这对银顶针,是师娘教我时塞手里的,她说'针在,技在'"

青鸟是在散会后摸进顾宅的。

他浑身湿透,靴底在青石板上踩出一串水痕:"嫁妆匣最后出现在法租界裕隆当铺,赎走的人用了假名'王三'。"他把张当票拍在顾承砚面前,"但当铺伙计说,那人生得高瘦,左手小指缺了半截——像东纺的刻铜师傅。"

顾承砚盯着当票上的红印,突然笑了:"缺指的刻铜师傅,最想知道的就是苏家锁边针的运针轨迹。"他翻出《新闻报》的稿纸,提笔写启事:"寻苏氏嫁衣袖片,愿以双印真图一卷换。"

"先生这是?"青鸟皱眉。

"他们要换的是'真图',可真图在我这儿吗?"顾承砚吹了吹墨迹,

不想错过《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