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 兵部尚书召见疑云

宣府总兵侯世禄的两万大军还在居庸关扎营;蓟镇总兵刘策的人马,在三河喝了三天庆功酒”他将茶盏重重搁下。

“袁督师不是‘五年复辽’不成,是被自家的粮草、被自家的兵,拖死了。”

黄德昌的脸涨得通红,刚要拍案,孙承宗已抓起防务图凑到烛火前:“你这里标着‘宁远至锦州,需设六座烽燧’,为何?”

“后金骑兵从沈阳到宁远,最快三日。”

顾昭抽出随身携带的炭笔,在图上点了三个点,“若在塔山、小凌河、杏山设烽燧,每座驻三十火铳手,敌军过辽河时第一座报信,过松山时第二座,到塔山时第三座。”他画出条虚线,“袁督师的骑兵从宁远出发,半日就能截住。”

孙承宗的瞳孔微微收缩,这画法他从未见过,却比军中用了几十年的“狼烟计数法”清晰十倍。

他刚要再问,院外突然传来喧哗。

顾昭侧耳听了片刻,低声道:“是王秀才的声音。”

果然,王秀才掀帘而入,身后跟着个佩羊脂玉佩的年轻人——正是昨日在影壁后低语的陆家嫡子。

王秀才指着顾昭的鼻子:“孙大人,这顾昭是东林余孽!昨日他在明伦堂大放厥词,说袁督师是被反间计害的,分明是要为逆党翻案!”

“陆公子。”顾昭转向那年轻人,“令尊去年在苏州买了三千亩田,其中七百亩是周御史老家的佃农抵债卖的——不知这算不算‘逆党’?”

陆家嫡子的脸“刷”地白了。

孙承宗一拍桌子:“都给我滚!”他指着王秀才,“明日去顺天府领二十杖,再敢在兵部撒野,革了你的秀才功名!”

王秀才连滚带爬退出去时,顾昭注意到他袖口闪过道银光——是块锦衣卫的腰牌。

松风堂重归寂静时,孙承宗的语气软了些:“你方才说的‘时间、地点、兵力、粮草四要素’,是从哪学的?”

“跟市井说书人学的。”顾昭笑着撒谎,前世作为记者时,他总用表格梳理新闻线索,“把每场仗的这四个数填进去,破绽自己就冒头了。”

孙承宗从袖中摸出封信推过来:“周延儒周侍郎昨日来信,说要见你。他主管礼部,却总爱插手兵部的事......”

老人突然眯起眼。

“你昨日在明伦堂说袁督师在牢里写《边中送别》,可知道那首诗的下句?”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顾昭脱口而出,喉头发哽。

孙承宗猛地别过脸去,顾昭看见他眼角有晶亮的东西。

老人再转回来时,已恢复了威严:“明日巳时,去礼部找周侍郎。记住,带好你的防务图。“

出孙府时,心情愉悦,看来暂时的危机已经解除。

赵守义驾着马车候在巷口,见顾昭出来,立刻掀开车帘:“我看见有两个穿青布短打的人跟着咱们,绕了三条街还没走。”

顾昭钻进车厢,从暗格里摸出把短刀攥在手里。

马车拐过西四牌楼时,他掀开帘角,正看见那两人缩在茶棚下,其中一个脖颈处有道刀疤——是锦衣卫的标记。

回到住处时,月亮刚爬上屋檐。

赵守义点上油灯,突然指着案几惊呼:“顾兄,你看!”

案上不知何时多了封匿名信,墨迹未干,只写着七个字:“欲救袁公,需先破局。”

顾昭捏着信纸,火盆里的炭块突然“噼啪”炸响,火星溅在信纸上,将“破局”二字烧出个焦洞。

他望着窗外漆黑的天空,想起前世史书里袁崇焕被处磔刑那日,京城百姓争着抢他的肉生啖——而这一世,他要在那个冬天到来前,撕开所有的阴谋与谎言。

不想错过《重生明末:开局揭穿皇太极》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