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8章完结

第三节 景教

景教,即基督教之聂思脱里派(The Nestorian Christanity),该派以其创始人聂思脱里(Nestorius)而得名。?丸¨夲!鰰¢戦/ .蕞?歆-彰¢截^庚`鑫·筷_因其主张基督耶稣只有人与神的二重性,在431年的以弗所(Ephsus)宗教会议上被斥为异端。后为罗马皇帝所逐,其信徒流亡东方,由叙利亚进入波斯,组织迦勒迦教会(Chaldaean Church),亦被称为亚叙利亚教会(Assyrian Churchs)。约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始由叙利亚人阿罗本(Alopen)传入中国,被习称为景教。唐初,由于受到统治者的支持,景教很快传播开来,迄高宗时,已是“法流十道”、“寺满百城”[32]了。西安、洛阳、灵武、盩厔、沙州(今敦煌)、广州、高昌(今吐鲁番)等地都已有了景教徒的活动。[33]但这种发展并未能持续很久,到9世纪中叶即告中断。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下令拆毁天下僧寺四千六百区,招提若兰四万间,并“勒大秦(即景教)、穆护、拨(祆)二千余人,并令还俗,不杂中华之风”。[34]使道教以外的诸宗教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鸿_特!小^税-王^ !已.发*布!醉`薪-章.节_从此以后,在内地的景教便趋于灭绝,唯西域及河西走廊一带,因受吐蕃统治,超出了唐中央的控制范围,景教势力得以幸存并有所发展。

图4-2 敦煌发现的基督教画像

回鹘与景教的接触,史无明载,从现有的史料看,应在840年回鹘西迁之后。景教在归义军时期的敦煌较为活跃,从敦煌出土粟特—突厥文(编号Or. 8212-86)信札看,归义军政权在敦煌地区的景教徒与高昌回鹘景教徒之间存在着商业往来。[35]此外,甘州等地的景教徒也频繁在敦煌地区活动,S. 1366《归义军宴设司面油破历》记载隆德年间(921~923年)或稍后,有来自甘州回鹘的使者在沙州巡礼莫高窟,同时又有“甘州来波斯僧……纳药”于敦煌归义军官府。归义军宴设司用于招待这些波斯僧的破用情况如下:

甘州来波斯僧月面七斗、油一升,牒密骨示月面七斗……二十六日支纳波斯僧面一石、油三升。[36]

这里的甘州指的应是甘州回鹘,波斯僧则无疑是景教僧人。?3/捌,墈·书/蛧- ^庚′辛·醉¢快?从史书记载看,景教僧常充任高昌回鹘的使节出使中原。[37]如“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五月,西州龟兹遣使易难与婆罗门、波斯‘外道’来贡”。[38]“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五月,西州回鹘与婆罗门及波斯‘外道’阿里烟朝贡,锡赉有差”。[39]其中的波斯外道,其实指的就是景教徒。由是以观,甘州回鹘重用景教徒充任使节,以沟通与归义军间的联系,亦属情理中事。

第四节 佛教

一 甘州回鹘之皈依佛教

回鹘与佛教的接触,其实早在摩尼教传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据《旧唐书·回纥传》记载:“初,有特健俟斤。死,有子曰菩萨,部落以为贤而立之。”时在唐武德至贞观年间(618~646年)。这里的“菩萨”即梵语之Bodhisattva,佛教中指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仁人。差不多与此同时,居于甘、凉之间的回鹘“外九姓”之一契苾部也出现了一位名为“沙门”的酋长,并被任命为贺兰州都督。[40]727年,居住于河西地区的铁勒诸部与唐河西节度使王君发生矛盾,王君以铁勒诸部谋反为名,“以法绳之”,将其首领流放各地,其中就有浑部酋长浑大德,被流放吉州。[41]大德,梵文作bhadanta,是对佛菩萨或高僧的敬称。在我国隋唐时代,凡从事译经事业者,特称大德。此外,统领僧尼的僧官,也称大德。浑部如同契苾部一样,也是回鹘“外九姓”之一。这些都说明,早在7世纪上半叶,佛教即对回鹘有着一定的影响。

8世纪中叶,回鹘牟羽可汗由洛阳携四摩尼僧入漠北,经过与旧有宗教萨满教的斗争,摩尼教终

不想错过《甘州回鹘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