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辽朝的关系,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墈?书`屋¨小^说^王¢ ¨首!发_辽朝的主旨在于遏制甘州回鹘的强大,而甘州回鹘向其的朝贡,是迫于压力不得已而为。故而,二者的关系始终未能发展到如同与中原王朝那样密切的程度,不仅如此,甘州回鹘还经常受到辽朝的侵犯与骚扰。尤其是太平六年(1026年)五月辽圣宗对甘州回鹘的征伐,尽管没有灭掉回鹘,却极大地消耗了回鹘的战斗力,使甘州回鹘与西夏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甘州回鹘原先具有的优势被大大地弱化了,以至于在辽兵退出不久,西夏人便于天圣六年(1028年)六月乘虚而入,一举攻克了甘州,甘州回鹘国土崩瓦解。
* * *
[1] 《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录三·回鹘》,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916页。
[2] 《新唐书》卷二一七下《回鹘传下》,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134页。
[3] 《册府元龟》卷九七二《外臣部·朝贡五》,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1420页。
[4] 《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录三·回鹘》,第916页。
[5] 《册府元龟》卷九七六《外臣部·降附》,第11467页。.m!y.j\s,c¢h`i\n¢a^.′c`o¨m!
[6] 孙修身:《五代时期甘州回鹘和中原王朝的交通》,《敦煌研究》1989年第3期,第51页。
[7] 杨秀清:《敦煌西汉金山国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123页。
[8] 土肥义和著,刘方译:《敦煌发现唐回鹘交易关系汉文文书残片考》,《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2期,第201~202页。
[9] 李正宇:《晚唐五代甘州回鹘重要汉文文献之佚存》,《文献》1989年第4期,第182~193页。
[10] 赵和平:《后唐五代甘州回鹘表本及相关汉文文献的初步研究——以P. 3913号写本为中心》,《九州学刊》第6卷第4期(敦煌学专辑),1995年,第91页。
[11] 《旧五代史》卷六《太祖纪》,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98页。
[12] 《新五代史》卷六《明宗纪》,第59页。
[13] 王重民:《金山国坠事零拾》,《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9卷第6号,1936年,第21~22页;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227页。`j^i`n*j′i*a¢n-g/w?x-c¨.,c`o~m\
[14] 《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录三·回鹘》,第916页。
[15] 《册府元龟》卷九七二《外臣部·朝贡五》,第11420页。
[16] 《册府元龟》卷九七六《外臣部·封册三》,第11355页。
[17] 《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录三·回鹘》,第916页。
[18] 《册府元龟》卷九六五《外臣部·封册三》,第11355页。同书卷九六七写作明宗天成三年,《旧五代史》卷一三八《回鹘传》亦谓在明宗时。考虑到《册府元龟》卷九六五专记册封四裔之事者,当更为可信。
[19] 《旧五代史》卷三四《庄宗纪》,第468页。
[20] 《旧五代史》卷一三八《回鹘传》,第1842页。
[21] 《册府元龟》卷九七六《外臣部·褒异三》,第11468页。
[22] 《旧五代史》卷一三八《回鹘传》,第1842页。
[23] 《册府元龟》卷九七二《外臣部·朝贡三》,第11422页。
[24] 《册府元龟》卷九七六《外臣部·褒异三》,第11469页。
[25] 录文见陈祚龙《敦煌学园零拾》(上),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47~349页;苏哲《伯二九九二号文书三通五代状文的研究》,《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63~465页;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4辑,全国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