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代所不能打破。更析言之,政务上之破格,有时或收效甚宏,常务而破格,势必引生不良之后果。在封建时代,人人得躐阶而进,更无异于奖励钻营,姚崇上玄宗十事,其一即请停罢斜封、待阙、员外等官,开元初叶所以致治,未始不由于此。
用人之正当方法,较古者为选举;然不能如今时普选之先行发动民众,结果常权操著姓,对封建统治阶级许多不利,故渐归淘汰。
次是学校;贞观五年以后,国学生八千余人,(《唐会要》三五)可谓盛极一时。然而国学、太学所教,都属贵族子孙,四门虽有收容庶人子之条文,(均《旧唐书》四四)为数有限。且封建时代财政紊乱,取于民者虽多,大半由官吏中饱,俸禄犹或不给,更安有余力供养莘莘之士子。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语见《唐摭言》)本封建统治阶级集权之目的,行科举则国库不须负担巨额开支,同时又可收中央集权之实利,选举、学校被科举所排,正专制政体发展最适合之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