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01章完结

173.《德化碑》称为“越都督张虔陁”。′s~o,u¢s,o.u_x*s\w*.?c?o.m!

174.据《新书》二二二上;惟《通鉴》二一七作七万。

175.元郭松年《大理行记》:云南州西行三十里品甸,又山行三十里白嵓甸,赤水江经之。又山行四十里赵州甸,即赵也,神庄江贯于其中。川行三十里至河尾关,即洱水下流。其西又有关,北入大理,名龙尾关。入关十五里为点苍,太和城在其下,周十余里。又北行十五里至大理,名阳苴城,亦名紫城,方围四五里(广德二年筑)。

176.《蛮书》一:“黎州(今汉源)南一百三十里有清溪峡,乾元二年(?)置关,关外三十里即州界也”;又“从石门外出鲁望、昆川至云南,谓之北路。黎州清溪关出邛部,过会通至云南,谓之南路,从戎州南十日程至石门,……天宝中,鲜于仲通南溪(今南溪县西)下兵,亦是此路。”按《蛮书》同卷下文称,自石门第九程至鲁望,再行十二程到柘东(今昆阳北平定乡),则石门路之一部,应相当于今威宁、宣威、曲靖(《德化碑》亦言仲通军至曲靖)、昆明之通路,从方位而言,应曰东路。《蛮书》一清溪关,“至大定城六十里,至达士驿五十里(黎、二州分界),至新安城三十里,至菁口驿六十里,至荥水驿八十里,至初里驿三十五里,至台登城平乐驿四十里(古县今废)”,共程三百五十五里;但《新书》四二州下称,“自清溪关南经大定城,百一十里至达仕城,西南经菁口,百二十里至永安城,城当滇笮要冲;又南经水口,西南度木瓜岭,二百二十里至台登城”,实四百五十里,今本《蛮书》之地名、里数,显有夺误。`丸~夲!鰰`戦· ·追¢蕞?辛^蟑.截!(可参《蛮书校注》)又《德化碑》云:“节度使鲜于仲通已统大军取南谿路下,大将军李晖从会同路进,安南都督王知进自步头路入。”唐邛部县,今越北七十里,会同即《蛮书》之会通,又曰会川或会同川(会川今四川会理县)。复次,由台登至俄淮(即准字)岭为程五百三十里以上(据《新书》四二;《蛮书》此段路程,亦有脱漏),又由俄淮岭至会川二百八十五里(据《蛮书》,但比《新书》亦少差数十里,依《新书》则台登至会川共约九百里上下)。从方位言,此路应曰西路。据《新书》,贞元十年袁滋使南诏,系取东路(石门),十四年内侍刘希昂使南诏,系取西路(清溪)。

177.寻传是部落名称,见于《蛮书》者分在两个不同区域;其一,在今八募一带(说详同前引拙著),即本文之所指。《德化碑》云:“爰有寻传,畴壤沃饶,人物殷凑,南通渤海,西近大秦”,是也。其又一则在今金沙江与鸦砻江会流之处。《蛮书》二云:“又有水,源出台登山,南流过州,西南至会州(当作“川”,见上一条注)、诺(同书八,“诺,深也”)赕,与东泸合(“合”字原脱,今校补),古诺水也,源出吐蕃中节度北,谓之诺矣;江南,郎部落。¨5-s-c!w¢.¢c\o~m/又东,折流至寻传部落,与磨些江合,源出吐蕃中节度西共笼川犛牛石下,故谓之犛牛河,环绕弄视川,南流过铁桥,上下磨些部落,即谓之磨些江,至寻传,与东泸水合,东北过会同川,总名泸水。”所谓“又有水”者,即今安宁河。东泸即鸦砻江,樊绰以当古之诺(亦作若)水,与《野史》上以金沙江当若水之说不同。磨些江则今之金沙江也,弄视川当指今丽江以北地方。安宁河在会理西北,先合于鸦砻江,再南,乃合入于金沙,汇点附近就是另一寻传部落之住地。

178.《德化碑》:“裸形不讨自来,祁×(当是“鲜”字)望风而至。”按《蛮书》四:“裸形蛮在寻传城西三百里为窠穴,谓之为野蛮”;同书七:“自银生城、柘南城、寻传、祁鲜已西蕃蛮种,并不养蚕”,又同书六:“丽水渡面(?西)南至祁鲜山,……祁鲜已西,即裸形蛮也。”

179.《蛮书》六:“柘东城,广德二年凤伽异所置也,其地,汉旧昆川。”按《

不想错过《隋唐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