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9章完结

第六十四节 艺 术

一、书法

外国书法同有美恶之别,究不如我之多体善变,故我国书法乃成为艺术之一种。′e/z`k.s\w′.+o′r_g\

世界上象形与音符并用之字,约有六种,即苏靡人(Sumerians)、巴比伦人、埃及、美洲之Mayas及Aztecs,连我国而为六。《历代名画记》一:“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又《周官》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无论其说当否,然从事原始文字探讨时,确觉得字书、绘画、纹饰三者或纠缠不可分[71],甲骨文“牛”、“羊”同体,差异者只在角,其一例也。

甲文之后,继以大篆,又曰古文[72],行于关以东各国,今所见周金文字,除秦器之外,属于此体[73]。

大篆之后,继以小篆;许慎云:“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c¢u?i~w_e·i^j+u!.^i`n~f?o~”今观秦国先代所刻之石鼓文(或在秦孝公之世),字体已非常整齐,是知小篆之作,不始斯等,始皇二十六年特令全国行用,《汉·艺文志》称作秦篆,其名最当。

许慎称秦书八体,隶书占其一,云秦始时程邈所作,并无八分之名。东汉蔡琰述其父邕语,去隶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故谓之八分,唐蔡希综又云,“东汉上谷王次仲以隶字改为楷法,又以楷法变八分”,(《宣和书谱》二〇)均明八分次隶之后。惟郭忠恕、《法书苑》谓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隶书出,吾衍谓八分未具挑法,介乎篆、隶之间,则又以为八分出在隶前,说极矛盾。按《宣和书谱》云:“金石遗文之所载,特存篆、隶、行、草,所谓八分者何有?至唐则八分书始盛,其典刑盖类隶而变方广作波势。/x?i`n_k′a!n-s′h!u?w,u..*c^o,m_”是八分特隶体之一家,不能自别为体。《书谱》又云:“古之名称,与今或异,今所谓正书,则古所谓隶书,今所谓隶书,则古所谓八分。”按《书断》八分神品惟蔡邕,知唐人称秦隶为八分也,又隶书神品推锺繇,并称其“真书绝世”,(据《法书要录》八)知唐人称真书为隶书也。明乎汉、唐名谓之变换而采名从主人之例,则两汉通行之体,断应称曰隶书。抑《书谱》二又言,后人发临淄太公六世孙胡公棺,上有文字同今隶,疑始皇前四百余年已有此法,盖与世传李斯创为小篆之误会相同,程邈特负推荐之任务而已。

楷书,唐人称为“隶书”或真书(见前),宋人称为正书;《书谱》三云:“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74]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是也。……此书既始于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杂为正书,若属国封陌茹君等碑,亦班班可考矣。”由其所言,楷实始于西汉而非东汉之建初。抑刘宋王愔有言,“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书作楷法字为八分,言有模楷”,(据《百川学海》本《书断》引)《书谱》之说盖本之,而愔则认八分即楷法,又与他说不同。

行书介乎真、草之间,东汉末颍川刘德升实为此体,魏初有锺繇、胡昭,俱出德升之门。惟郭忠恕称隶书悖而行书作,行书狂而草书圣,《东坡志林》更辨称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以行体出在草体之先,未为无理。

草书始于东汉章帝时,杜度(一作杜操)、崔瑗、崔寔等俱以此得名(此说始萧子良)。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以此体粗书之,故曰章草,卫恒等云,汉初而有,不知其谁,至张芝(字伯英)又创为今草。(均《书断》)草之义或以为藁草,或以为草行,或以为赴急之书,或以为草昧之作,(《书谱》一三)要以潦草或草草之意为近是。

六朝以降,书法多宗锺、卫(瓘)、二王(羲之、献之),太宗尤酷爱右

不想错过《隋唐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