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2章完结

杨务廉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碗中钱满,关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m_i!j+i~a_s~h,e`._c+o!m/

王琚刻木为獭,沈水中取鱼,引首而出。盖獭口中安饵,为转关,以石缒之则沉,鱼取其饵,关即发,口合则衔鱼,石发则浮出。

又据《旧书》三五:“开元十三年,一行等作水运浑天仪成,其法,铸铜为圆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又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天西转一匝,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九转有余而日月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匝。仍置木柜以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晦明朔望,迟速有准。又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前置钟鼓,以候辰刻,每一刻自然击鼓,每辰则自然撞钟,皆于柜中各施轮轴,钩键交错,关鏁相持。”[97]由是观之,我国人机巧之术,原不让人,惟未得相当之条件以相配合,故卒无从发展也。

第六十五节 乐、舞及百戏

六朝及隋代音乐,具见《隋史》十六节。·小′税?C^M.S! -更^辛^嶵!全.武德初仍沿用九部[98],贞观十四年始制燕乐,为诸乐之首,同时平高昌,尽收其乐,合前为十部而废去礼毕,每部均附舞人。(《旧书》二九)其后又分为立、坐二部,所奏乐乃随时制作。立部伎有乐(此指曲、舞而言)八种,除庆善乐(太宗时作)独用西凉乐(此指乐器而言)外,余奏皆擂大鼓,同用龟兹乐;坐部伎有乐六种,除龙池乐(玄宗作)用雅乐外,余亦用龟兹乐。(同上)立部者堂下立奏,坐部者堂上坐奏也。贞元十七年骠国献其国乐,于是又有骠乐。

玄宗时西方乐谱(此名词见《酉阳杂俎》一二)大量输入,详廿三节;先是贞观末裴神符作《胜蛮奴》、《火凤》、《倾杯乐》三曲,太宗深爱之,(《会要》三三)又高宗闻莺声,命白明达写为《春莺啭》曲,(《教坊记》)西谱之输入,初唐已肇其端。唐时曲调尚有徧(亦作遍)破的名称,如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徧凉州彻,色色龟兹轰绿续”,刘言史诗,“四座无言皆瞠目,横笛琵琶遍头促”,又《语林》五,“天宝中乐章多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是焉,其曲遍繁声为破”,显与西域有关。!鸿*特¢小+税*网* *嶵\鑫?蟑′节_哽?芯\筷,

唐代音乐大体为西域化,又可从乐工多胡人或胡裔表现之:

1.安氏 武德元年,拜舞人安叱奴为散骑侍郎。(《会要》三四)李颀有《听安万善觱栗歌》。安辔新为玄宗时舞胡。(《南部新书》)

2.白氏 贞观初,乐工白明达超授官爵。(《会要》三四)

3.裴氏 乐工神符(见前)善琵琶。(《会要》三三)裴兴奴与曹纲同时,亦精此道。(《乐府杂录》)

4.尉迟氏 尉迟青,代、德时人,善觱栗。(同上)又尉迟章,大和时人,善笙。(同上)

5.康氏 康崑为琵琶第一手,贞元初人。(同上)又有康廼弄《婆罗门》,大中初人。(同上)

6.曹氏 贞元中,曹保,子善才,孙纲,三世均工琵琶[99]。(同上)唐末,曹触新善弄《婆罗门》。(宋陈旸《乐书》)又有曹者素、曹绍夔曾为乐令。(《语林》五)

7.米氏 米嘉荣,元和时人,刘禹锡诗赞其唱《凉州》;(《梦得集》五)子和,咸通中以琵琶知名。(同上《杂录》)大和初有米禾稼、米万槌,均善弄《婆罗门》。(《乐书》)

8.石氏 大中初之石宝山,善弄《婆罗门》。(同上《杂录》)

(以上说乐)

西域之乐,常与舞相配合,故唐世亦盛行乐舞。贞观元年正月三日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之曲,七年太宗又制《破阵乐舞图》,令乐工百二十人被甲执戟而习之,凡为三变,每变作四阵,有来往疾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旧书》二八)玄奘游天竺,戒日王(即前三节之尸罗逸多)曾询及此乐舞之曲。(《慈恩传》五)

玄宗酷嗜音律,开元二年,(《会要》三四)选太常子弟三百人,教为丝竹之戏,置院近梨园[100],故号梨园弟子,乐人、音声人等众至数万。安史乱后,其数大减,然大中初太常乐工犹五六千人。(《旧书》二八及《新书》二二)

女乐隶教坊,西京、东京各设二所,其妓女召入宜春院者谓之内人。(《教坊记》)舞

不想错过《隋唐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