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唐末,已偏重于女性。
唐舞分健舞(tandavalaksanam)[101]、软舞,意即武舞、文舞之派别;武舞手执戚,衣短小,文舞手执翟,状如凤毛,毛长大,(《杂录》)即《卫风·万舞》所谓“左手执籥,右手秉翟”,《尚书》所谓“舞干羽于两阶”也。
据《教坊记》,健舞曲有《阿辽》、《柘枝》、《黄麞》、《拂林》、《大渭州》及《达摩支》,软舞曲有《垂手罗》、《回波乐》、《兰陵王》、《春莺啭》、《社渠》、《借席》及《乌夜啼》。《乐府杂录》则健舞为《阿连》(当《阿辽》之异称)、《柘枝》、《剑器》、《胡旋》及《胡腾》,软舞为《凉州》、《绿腰》、《苏合香》、《屈柘》[102]、《团圆旋》及《甘州》等,两书互异,度因时间性不同。今并略述其较著者:
柘枝 薛能《柘枝词》,“悬军征柘羯”,系误认柘羯为石国(参廿七节二三七页注①),柘枝即柘支,无疑来自石国[103]。柘枝舞曲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于二莲花中藏,花坼而后见。(《乐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