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我曾以“子”比漠北语之“支”[139],本是职务名辞,在汉语乃推用于物类,“龟兹国子”犹言龟兹国人,初无细小之意味。
“头” 心头 舌头 话头。(均语录)
“里” 扬州市里商人女(刘禹锡诗) 口里。(语录)
“边” 大作家在那边(《语林》五引王维) 这边(语录) 边字亦可单用,犹云“处”也,如《大历十七年借券》,“于护国寺僧虔英边使粟壹拾柒×”(《沙州文录补》),今广州语之“边处”犹云“何处”?则用“边”作询问词。
“老” 老奴(《旧》一八四《李辅国传》) 老僧 老兄。(均语录)
“阿” 此语六朝已常见,如阿翁、阿堵,(《世说》)《资暇集》下,“阿,助词也”。阿兄(《隋唐嘉话》,李呼单雄信)更阿谁是,(《语林》三引娄师德)又开元《宫人》诗“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亥宗在宫自称阿瞒,亦作“鸦”,如虫娘是鸦女(《语林》四)阿浩(《禄山事迹》中,禄山呼田乾真小字) 因何杀阿爷(《事迹》下)报汝阿郎。(《语林》四引元和初田良逸)
“底”甲 不错底事 汝底 丑陋底人(均语录)即今之“的”字。但“底”之一词,更有别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