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李斐然谓“西戎之伸张,适与中国为平行,屏蔽雍、冀之北,直达渤海之岸,由中州视之,固北而非西矣,故曰北狄”。¢如,雯¨徃+ ′追*醉\鑫·彰`结?(同前引二六页)前截对于西戎之伸张,已能勘破,惟末截以“西戎”转变为“北狄”,则仍陷于“戎”“狄”同一之错误。
151.《东方杂志》四一卷三号拙著《中华民族与突厥族之密切关系》。
152.王国维云:“汧、渭之间,乃西戎出入之要道。……又西逾陇坻,刚为戎地,张衡所谓陇坻之险,隔阂华戎者也。”
153.参本页注②,又张星烺《交通史料汇编》一册云:“此处(指山西)之大夏,或为新疆移来之一部分。”
154.参看《甲骨学·商史编》一附图。其他所考,未必定可信据。
155.《甲骨学·商史编》五页一二及二一引。李斐然谓“秦、赵北击之后,狄人受此重劫,却退北鄙,集合诸部,汇为大国,……国号匈奴”(同前引二七页),即王说之引伸。\s.h′u?q·u?n′d_n¢s..^c,o·m-按秦、赵作战,都在北边,而许多戎、狄之住地,远出其南,初未闻于南边实行扫荡及驱逐,故李说最少不适用于居地较南之戎、狄。
156.桑原藏《隋唐时代往来中国之西域人》(一九二六年内藤《还历论丛》)及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57.按细数合计,关内重出坚昆都督府(一误坚毗),河北多出“归诚州”一,不详原来部落,陇右突厥府只得二十六,故陇右府实五十,剑南州只二百六十,岭南州只九十二,依此加减,总数应正作“八百五十四”。(并参蓝文徵《隋唐五代史》上编一二九页)
158.四镇都督府所领三十四州皆阙名,但河西内属诸胡州府中如乌垒、和墨、温府、蔚头、渠黎等都是西域国名,容与阙名之州有关。
159.关于府、州数目,各书所记,不尽相同,可参《圣心》二期拙著《课余读书记》三四—三七页。
160.蓝云:“时有崐陵、濛池二都护,后俱废罢,且不在沿边。^2\8!墈+书?枉¨ .已`发?布^最/辛!蟑!結^”(一三○页)按此二都护辖西突厥之十箭,设在西北极边,蓝乃谓不在沿边,盖于西突厥史未尝深究也。
161.内呼延都督府下之跌州,乃开元三年跌在北庭降附时所置,与贞观间之设置无关,兹剔出,另见下文。
162.内兰池都督府即宥州,不属党项,故剔出,另见下文。
163.只列出乾封州等十一个州名,余阙。
164.《周书》四九云:“盖匈奴别种刘元海五部之苗裔也;或云山戎、赤狄之后。”赤狄当白狄之讹。山戎远在东北,未见其相关。首句加“盖”字,似是史家个人意见,且《刘渊载记》并未之及,《隋图经》之说当上有所承,自较可信。
165.毗尔云:部落与突厥语bulak相当,帐地也(《译大唐西域记》四五页注)。余按突厥语bolük,此云“部分”,亦可能为步落稽之语原。
166.武德元年四月寇富平,四年正月酋刘仚成数万寇边,同年三月降,(《通鉴》一八五、又一八八—一八九)并参《旧书》五六《梁师都、刘季真传》、一九六下《吐蕃传》及《隋史》十九节。
167.《旧书》一六一云:“李光进本河曲部落稽阿跌之族也。”按阿跌为漠北十三部之一(见前二节),而部落稽则久居汉地,考《光进碑》称:“公之先本阿跌氏,出于南单于左厢十二姓,……尝统数千庐落,号别部大人。”(《金石萃编》一〇七)并未提步落稽,《旧书》当是误增“稽”字,《新书》一七一只称“河曲诸部”。
168.奚鹿即鸡鹿之讹,此是开元初新附之众,除燕山外,其余五州,虽与贞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