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书八体有大篆无古文,正“大篆”即“古文”之证,非如王氏所云,“凡东土之书,用古文不用大篆”。(《集林》七)如曰不然,则王氏固认“汉景、武间距用古文之战国时代,不及百年,其识古文当较今日之识篆隶为易”,(同上)此必秦延其绪,故斯学得以不坠,特在秦时非通行之书体而已。申言之,怀瓘之说,未尝不可断章取义,许慎既《籀篇》源流之不明,又未多见周金,其他更难免有隔膜之处。
73.罗振玉等之区别“殷金”、周金,多以人名用干支为根据,近人又或因出自殷虚,即认是“殷金”。按干支为名之习惯,展至周代,郭沫若已曾指出,即罗氏本人自序亦认如此之分朝,不尽可靠。殷虚非废于商亡之际,发掘报告又尝言之,则不能以空间代表时间。窃谓书体如何,尤应在鉴别之列。
74.《书断》又以为秦时人,《书谱》三已辨其妄。
75.《国史补》云:“开元中张怀瓘撰《书断》,不载阳冰、张旭。”然旭与李白同时,阳冰更后白而死(见廿四节218页注①),怀瓘书作于开元中,则彼二人或尚未知名,不足异也。
76.今本作“昼寝”,但梁武帝读如胡卦反,(《资暇集》上)固以为绘画之“画”,非创自《论语笔解》也。扬雄之言,当引自《论语》,可信彼亦读如“画”。如曰不然,试问朽木不雕,土墙不杇,与“昼寝”有何联系?此皆由后世经生不明壁画之源流甚古,故致读别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