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实在不应该这么早就靠边站。
可问题在于,这是李勣的选择,并非高宗的意愿。李勣之所以这么做,是迫于长孙无忌的压力。永徽元年,长孙无忌的个人权势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后期那种只手遮天的地步,但是由于他的多重身份——天子舅父、开国元勋、顾命大臣、首席宰相,从而决定了他在高宗朝廷中独一无二的权威和影响力。
与长孙无忌同朝为相只有两种选择:为其所用,或者为其所灭。李勣看得比谁都清楚。所以他宁愿选择第三条路——惹不起就躲着走。其实很多时候,逃避并不是懦弱的表现,反而是智慧的选择。人要因时因事而变,这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术。
事实证明,李勣的做法无疑是高明的。假如他不是在永徽元年急流勇退,远离权力斗争的旋涡,那么很难保证他不会在随后的房遗爱谋反案中受到陷害和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