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皇帝是被官员忽悠的“冤大头”,那么被当枪使的酷吏又何尝不是被皇帝忽悠的“冤大头”呢?武则天任用酷吏一直收放自如,绝不任由这些人肆虐蛮干。_萝/拉~晓+税′ `冕¨费?阅.黩·
我们来看一看武则天任用过的二十七名酷吏,他们的官途真如同自己酷吏的名号一样酷吗?这二十七名酷吏,除傅游艺外,其他如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人,武则天并没有授给较高的官职,只是把他们当枪使,并没有让他们在自己的权力系统中占据要位。
就是在执法机构的核心层,武则天依然保留了狄仁杰、徐有功、杜景全等一批执法公正且能力很强的官员。这些官员的位置让酷吏们羡慕得眼里冒血,恨不得找机会把他们也敲牙剜眼。他们千方百计编排罪名,诬陷身处显位的大臣。可不管他们如何诬陷,武则天始终不为所动,总会出面予以保护。有时为了顾全大局,武则天也会将其中某个人当众贬官。但过不了多少时日,被贬之人又官复原职或者换个位置再升一级。′5-4¨k`a_n^s\h,u,.\c¨o/m·武则天始终把这些优秀大臣倚为股肱,这也是皇权易主,政局依然稳定的重要因素。
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万国俊是武则天酷吏体系中的“四大金刚”,他们虽然红到发紫,但最后都没得到好下场,或获罪被杀,或流放途中被仇人所杀。“酷吏之王”来俊臣的死更是让人见识到,酷吏的死也是很“酷”的。
来俊臣师承周兴,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说周兴是牛头马面,那么来俊臣就是真正的活阎罗转世,这个名字已经成为死神的代名词。在唐室诸王谋反一案中立有大功的高句丽大将泉献诚,官拜左卫大将军,来俊臣向他索贿不成,便诬以谋反,泉献诚不堪酷刑被逼自杀。消息传开,帝国上下为之震动。
魏王武承嗣为了达到改立皇嗣的目的,让武周朝真正成为武家天下,与来俊臣联手,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腥风血雨。后因岑长倩和格辅元两位宰相极力反对而作罢。于是来俊臣出马大兴冤狱,不仅处死了两位宰相,还有数十位朝臣也跟着成了刀下亡魂,成为武周开国以来的第一起大案。?幻.想?姬, ?首*发¢
紧接着爆发的“六道使事件”,更是让所有人见识到来俊臣究竟有多酷,有多么疯狂。在这次事件中,他居然将矛头直指东宫太子李旦,诬其谋反。东宫的太常乐工安金藏护主心切,用刀刺向自己胸膛,剖心明证。这件事震动了朝廷,更惊动了武则天。
来俊臣的滥杀无辜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帝国律法对他来说形同虚设,人命如草芥,帝国的司法制度濒临崩溃的边缘。终于有人忍耐不住,上书要求整顿酷吏,结束滥刑,重建法制。如果这些奏章出现在垂拱年间新旧权力集团斗争阶段,武则天也许会扔在一边不予理会,但如今她已君临天下,不会为几个酷吏的生死损害自己的圣君形象。同时她也想转移权力集团的内部矛盾,这么多年的严刑峻法让官员们吃尽了苦头,也让帝国的政治关系成了绷紧的弦。酷吏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在争夺权力的时候,酷吏是一把刀,在巩固权力的时候,酷吏也可以为执政者背一背黑锅。
武则天临朝称制的六年多时间里,二十四个做过宰相的人就有十七人被罢相,遭到贬、流、杀。等到武则天称帝时,朝臣中的反武势力已经微乎其微了。除此之外,武则天还滥杀了一些无辜的臣下,使朝臣们人人自危,形成了新的权力危机。正当所有的人把矛盾的焦点集中在酷吏身上时,武则天突然变脸,也将刀锋指向了酷吏。
延载元年(694年),来俊臣以贪污罪被贬谪为同州参军。可是没过两年来俊臣又重新获得起用,擢拜为洛阳令、司仆少卿,这是从四品上的官衔。对于这个她亲手由死囚群中提拔出来的美男子,武则天一直是另眼相看的。
一个混迹于社会底层的流氓,因为武则天而进入帝国权力高层。可是来俊臣能够感觉到,帝国官员们看他的眼神充满了轻蔑与厌恶。那种眼神,陪伴了他四十多年。童年和少年时期,那种眼神缘于他那混乱不堪的身份以及家庭出身。好不容易抓住机会进入官场,可那种眼神依然如影随形地跟着自己。这些沉重而锋利的伤痛和屈辱在他的心中日积月累,早已成为浓得化不开的黑色怨毒,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沉淀。他仇恨那些豪门士族,仇恨那些天生贵胄,甚至仇恨那些过得比自己幸福的人。
来俊臣沉而复起,姿态比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