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完结

其中,长子年希尧,字允恭,生于康熙十年(1671),比年羹尧大八岁。*5*k?a_n+s¨h¢u~.^c?o^m~他借着父亲、弟弟、妹妹、妹夫的光,官至左都御史。他官做得虽大,做官的兴趣却不大。相反,年希尧博学多闻,尤其喜爱西学,像个穿越到清朝的欧洲百科全书式学者。他在几何学、透视学上颇有造诣,著有《视学》《测算刀圭》《面体比例便览》《对数广运》等著作;通晓医学,辑有《集验良方》六卷;精于绘画,工山水、花卉、翎毛;喜爱音乐,是广陵琴派的传人之一。此外,他在陶瓷烧造方面有卓越贡献,雍正年间担任景德镇御窑厂监督九年,发掘传统工艺,实验新技术,研制出了十几种颜色的珐琅彩颜料,解决了清代珐琅制瓷必须进口颜料的难题。如今以精雅著称、风靡互联网和拍卖市场的雍正瓷,很多都是由他主持烧造的,世称“年窑”。当时,一位在清廷的法国传教士在给法国皇家科学院秘书长的信中曾说:“他(年希尧)既非文人又非学者,如果他得知欧洲的学者们将他引为同侪……定会大吃一惊。”

敦肃皇贵妃是年遐龄的老来女。她在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嫁给雍亲王胤禛为侧妃,其时年纪当在十四五岁,所以她大约要比二哥年羹尧小十五六岁。,求\书\帮? ^冕/废_岳~黩¢

在这里,我们先要介绍一下清代皇室的婚姻制度。与汉民族长久以来实行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不同,蒙古、满洲等北方民族的传统是多妻制。侧妻也是妻,地位比正妻略低,但远远高于妾,如根据《清会典》所载的舆服制度,亲王侧妃冠顶饰东珠九颗,比亲王嫡妃仅少一颗,而比下一级的郡王嫡妃还多一颗。这可能与侧妻是聘娶而来、妾是战争掳掠而来有关。明初皇室受元朝影响,还有过类似的做法。比如朱元璋为他的次子秦王朱樉娶元末名将王保保之妹为妃,娶开国功臣、卫国公邓愈之女为次妃,可见次妃地位之高。满洲上层的多妻制在清朝入关后有所消减,侧妻的地位有向妾靠拢的趋势,但在康熙年间,这一制度仍保持着一定的惯性,特别体现在高爵宗室内部。其时,皇子、亲王的侧妃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生育成年子女的妾提拔而来,二是由皇帝直接从八旗秀女中指婚而来——后者的地位要更高于前者,多选官宦世家之女为之。

年氏去世前,雍正皇帝曾下旨表彰她的优良品质,其中提到了年氏嫁给自己的原因,是“皇考嘉其端庄贵重,特封为亲王侧妃”。¢齐.盛+晓`税~枉_ +毋′错\内.容-可知年氏成为雍亲王侧妃是通过康熙皇帝的亲自指婚,所以入府之初即获得较高地位,排序仅次于雍亲王嫡妃,而列在另一位侧妃——已经为胤禛生育了多位子女的李氏之前。雍正帝即位后,将年氏封为贵妃,而李氏则下其一等,只封为妃。

雍正帝是天生的政治人物,对于女色的兴趣不大。雍正六年(1728),湖南人曾静号召反清复明,为当今皇帝扣上十大罪状,其中有一条是“好色”。雍正帝为此疾呼驳斥说:“远色二字,朕实可自信,而诸王大臣近侍等,亦共知之。今乃谤为好色,不知所好者何色?所宠者何人?”雍正帝虽远远谈不上好色,但对女性之美,还是有自己的欣赏视角。他曾命人画了十二幅工笔重彩汉装美人图挂在屏风上,后经朱家溍先生考证后命名为《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画中美人或读书,或对镜,或赏花,或戏蝶,姿态各异,但体态纤柔、相貌清秀、气质文雅的特点是一致的,可见其对女性的审美旨趣。

而雍亲王在潜邸时的妻妾,或出身于满洲武功贵族,或出身于白身包衣家庭,恐怕气质举止、文化修养,多与画中美人不符。唯有出身仕宦科举之家、身体又很羸弱的年氏与之相类。是以年氏虽然入府较晚、与雍正帝年龄差距较大,但颇受宠爱,夫妻感情十分融洽,十年左右的时间就生育了三子一女,与李氏并列为雍正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宫。不过大概是因为“素病弱”,年氏所生的孩子都没有活到成年。换言之,如果年氏之子能够长成,子以母贵,对储位当有很强的竞争力。

年羹尧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具体日期不详。这一年是清军入关的第三十六个年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已接近尾声,清王朝在中华大地上的统治基本稳定下来,我们通常所说的“康乾盛世”即将开

不想错过《年羹尧之死》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