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雍正帝一点大事小情就要满世界发布消息的一贯作风,这样情节玄幻、象征意义重大的“从古罕闻之事”,只对蔡珽一个人当笑话随便说说,似乎不大像他的风格。`微?趣_小^税^旺* +哽/辛/嶵/全~另外,如果确有老虎进城,甚至老虎“自带导航”进入年家之事,北京城内不说全城震动,至少民间也要议论纷纷、广为流布,那么到了乾隆、嘉庆年间,恐怕无论如何也是逃不过纪昀、袁枚、昭梿这类八卦圣手的笔去。可就是这么一件大奇事,不但当时没刷上头条,事后也不见高手编排,只是被名不见经传的萧奭记录下来,且来源很可能也只是刊本《朱批谕旨》中被删改过的蔡珽奏折。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大胆推测,发生在雍正三年初冬的这件“虎入年家”奇闻,并非事实,而是一个被过分夸大的普通事件。所谓被夸大的,就是说本来存在一个并不那么“奇”的事实:比如一只来自北京西北山区,或是京郊皇家动物园中的老虎确实稀里糊涂地溜达到了北京城区周边,但并未进城,更未“自带导航”进入年家;也可能是某日年家确实进入了一只体型庞大的猫科动物,譬如狸猫,而被夸张成老虎等等,于是凭空产生的谣言。,兰?兰/闻/穴? ¨毋/错·内¢容?而谣言的源头并非旁人,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帝在这个时间点上,以一件“奇事”伪托天意,并单单告知“倒年先锋官”蔡珽,我想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对于年羹尧的处理,他此前尚有犹豫不决之意,此时则下定决心。如果下定决心的理由不便为外人道,那么托词天意,就是最省事的做法。
第二,将年羹尧必死的“天意”告知蔡珽,是给这位倒年大将吃一颗定心丸,鼓励他再接再厉,在接下来的倒年工作中完成更艰巨的任务。毕竟,年羹尧此际虽然落魄已极,但年纪只有四十几岁,亲妹妹、亲外甥还是皇帝最宠爱的贵妃、幼子,只要一时不死,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到那个时候,只怕蔡大人哭都没处哭去。而蔡珽一旦在这个问题上心存疑虑,现下对皇帝的效忠也要打不少折扣。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雍正帝一定要将已经被彻底剥夺了兵权、剥离了党羽,对自己毫无威胁的年羹尧置于死地,甚至不惜承担诛杀功臣的恶名呢?我想这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年贵妃所生的皇子福惠有关。+卡?卡·小+税?网\ /哽_新?蕞\快¨
雍正元年,在康熙末年储位大战中乱中取胜的雍正帝吸取乃父在立太子问题上的惨痛教训,上台近半年,就召集满汉文武大臣,谈及储位之事。他说:皇考选择朕躬继承皇位,是“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皇考在世时,对储位一事“身心忧悴,不可殚述”。我的福泽、能力那是远远没办法和皇考比的,所以我的儿子们虽然都很年幼,立储是必须慎重的大事,不应该现在举行,但“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实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这番话说完后,他命人将一个密封好的锦匣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至于匣中放置何物、书写的是什么内容,都不为人知。
雍正元年,雍正帝存世的四个儿子中,长子弘时将近二十岁,已经成人娶妻,但弘时素为其父所不喜,此时恐怕也不在备选之列。其余诸子中,弘历十二岁、弘昼十一岁、福惠两岁,均可称为年幼,先不说才识资质、发展前途如何,在那个青少年早夭率很高的年代,是否都能顺利活到娶妻生子,尚且存疑。所以,雍正帝这一次的“秘密立储”活动,昭示自己帝位合法性的意义更大于确立储君的意义。而在皇帝本人掌握了立储的全部主动权后,“易储”与否,也不过就是他再写一张纸条的事了。
前文我们提到,在四位皇子中,福惠虽然年纪最小,但其母地位最高,他本人最受雍正帝喜爱,在一些事情上享受的待遇高于其兄弘历、弘昼。另外,雍正帝非常乐意培养福惠与自己最亲信的弟弟怡亲王允祥的关系,曾放心地让只有三岁的福惠跟随怡亲王赴木兰围场秋猎,并将此事仔仔细细告诉远在万里之外的年羹尧。允祥比雍正帝小八岁,虽然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大好,但考虑到年龄差距较大,雍正帝仍然认为他应当比自己活得更久,可以托付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