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祥去世后,他曾毫不避讳地将这层意思表达出来,如传旨在廷王公大臣说:
王之年齿小朕八岁,不但赖王赞襄朕躬,且望王辅弼于将来,为擎天之柱石、立周公之事业,使我国家受无疆之福,此实朕之本怀,岂料王竟舍朕而长逝耶!
雍正帝说这段话时,未来的乾隆皇帝已经二十出头,是成年人了,显然,他对乃父安排“周公”的初衷是不会感到愉快的。于是,乾隆年间编纂的雍正《实录》虽然收录了这道长篇上谕,却将此段文字删去,目前只能在更原始的雍正《上谕档》和《起居注》中看到。
此外,允祥死后,正在生重病的雍正帝还写信给另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重臣云贵总督鄂尔泰,说:
今不料怡亲王贤弟仙逝,朕从前意望,凡朕生前身后、朝廷内外、大纲节目,得王一人,朕实心神俱为之安悦,毫无疑顾。今不幸朕弟舍我仙逝,朕之悲悼思痛且不必言,朕向日之所望一旦失矣,实如失倚护,方寸乱矣,心忐忑矣……若求独立不倚、心如金石者,朕八年来观内外诸王大臣官员中,惟怡亲王与卿也。今王遐举矣,卿观朕此旨,而不时加珍重,则负朕处不可言于也。皇子皆中庸之资,朕弟侄辈亦乏卓越之才,朕此血诚上天列祖皇考早鉴之矣。朝廷苦不得贤良硕辅,书至此,卿自体朕之苦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