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年(1725)九月,满保死于闽浙总督任上。-纨^夲+鰰`颤¨ !已^发^布_蕞~欣?蟑,劫!胤禛谕旨说他“居官虽无廉介之称,然才干优长,尽心力事,整饬营伍,经理海疆,实为称职”。满保为官练达,颇有治迹,但并不清廉。死后有人揭发,他为求得官运亨通,曾贿赂当朝显贵,一次馈送隆科多黄金300两。
在觉罗中以廉洁著称的有满洲正红旗人华显。华显于康熙四十年擢任川陕总督。甘肃流民数千人拥入西安,嗷嗷待哺,华显与巡抚鄂海首先拿出自己的俸银,倡率属官集资,为灾民计口授粮,并拨给荒地为业。陕西百姓苦于苛敛,他严饬有司禁私下征派,以身作则,杜绝馈遗。华显在整顿军纪,修筑营堡,选练士马方面也很有政绩。他去世后,作为当地名宦受到后人纪念。[35]
觉罗长庆,满洲正蓝旗人。乾隆年间任职江苏巡抚,为官勤于民事,不讲排场,经常深入里巷,访察民隐。在任期间,清漕政,斥贪吏,为时人所称道。[36]
觉罗吉庆为政也很清廉。浙江巡抚任上,有一次总督额外需索银20万两,时值州县财力告匮,吉庆无意加派民间,总督征索总不回应,派下属临门,俱以礼遣之行。.8*6-k.a,n~s-h*u*.′c\o.m¨经过数年经营,浙省财赋转绌为盈。吉庆由浙省调任广东,当地为天下繁华之区。前任官员,无不穷奢极欲,搜刮明珠、翡翠、珍奇金玉,载满海舶而归。吉庆督粤几十年却不名一钱,几榻萧然。子寿喜,袭荫散秩大臣,有父风。这在当时官场上,是难能可贵的。
以上这些宗室觉罗,身为封疆大吏,多尚廉能,惠泽于民,所以留名青史。
二 秘密立储
清初入关前,皇位继承实行推举制。顺治末年,玄烨被定为嗣君虽出自福临钦定,仍带有很大随意性。由于一直没有形成严格规范的皇位继承制度,每逢皇位交接,总要在众多觊觎者中引起纷争。玄烨晚年,围绕皇太子的废立,争斗再起,内部矛盾空前激化。胤禛在位时,创立秘密立储法,终使这个长期困扰爱新觉罗皇室、并且影响到清朝政局稳定的难题获得一劳永逸的解决。
秘密立储法,作为清朝乃至中国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从摸索、成形,到最后确立,经过了一段复杂曲折的过程,穿插着一起起诡谲多变的事件。¢1/3/x′i`a/o?s/h\u?o`..c?o!m*
事情还要从顺治年间说起。清朝入关,面临的是远比关外复杂的形势,如何在新形势下维护统治权力,成为摆在胜利者面前的当务之急。福临亲政,重用汉官并在许多方面遵依明制行事。汉大臣中,不断有人呈递奏章,请求皇帝取仿汉制,早定国本,册立太子。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他的宠妃生皇四子,福临欣喜若狂,准备将他立为太子,后来虽因小皇子早殇未能如愿,至少说明清朝皇帝在汉官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预立储君以定国本的说教。[37]
玄烨是几经周折才被定为嗣君的,幼年临朝又受到辅政大臣的辖制。成年后,有鉴于祖、父以及自身登极后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教训,决心另辟蹊径。当时他可以借鉴的,仍是前朝汉统治者立嫡立长的做法。康熙十四年(1675),正值平定三藩叛乱、军情紧急之际,玄烨下诏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太子。玄烨选择这个时机册立太子,意在稳定人心,昭示正统,并用取仿汉人皇位继承制度,拉拢汉人士大夫。诏谕强调“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38]顺治帝福临没有嫡子,庶子中福全居长,按汉制当立福全,福临却预立太子且选定排行第二的玄烨。玄烨预立太子且立嫡以长,明显偏离其父的做法,又表明在入关30多年后,满洲统治者已经更深地侵淫于汉文化。但是,玄烨册立太子的做法,却遇到严重挫折。
(一)太子的立和废
太子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五月,母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之孙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女,康熙四年册为皇后,生胤礽当日死,谥仁孝皇后。玄烨深知太子关系重大,为使他将来顺利继承大位,确实殚精竭虑。太子稍懂事,便亲自教授读书写字,“告以祖宗典型,守成当若何,用兵当若何,又教之以经史,凡往古成败,人心向背,事事精详指示”。[39]又延揽一批理学名臣和博学硕儒做太子师,要他们既教学问,又教处世立行。胤礽不但很快通晓满汉文字,像父亲一样娴于骑射,且品貌端庄,待人彬彬有礼,因而颇受玄烨眷爱,外出巡幸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