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0章完结

入居辽沈地区后,如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婚姻关系也受到汉文化的涵濡。¢1\9·9\t/x?t,.·c·o,m^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曾力矫此俗,下令永行禁止娶继母、伯母、婶母、弟妇、侄妇;同族嫁娶,男女以奸论。[94]他在谈到创立新法的缘起时说:“汉人,高丽因晓(汉人)道理,不娶族中妇女为妻。凡人既生为人,若娶族中妇女,与禽兽何异。我想及此,方立其法。”[95]皇太极以汉、朝等民族为榜样,竟至指斥本族古老婚习为禽兽之行,说明在立国不过短短20年间,满洲人的社会观念已发生演变。

问题在于,传统习俗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彻底芟除的,而往往要经历一段过渡。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定莽古尔泰、德格类谋逆罪,削爵,籍家。结果,莽古尔泰妻,被他的两侄豪格、岳讬各娶其一,德格类的妻子被其弟阿济格收纳。岳讬先娶莽古济(莽古尔泰妹)女为妻,至此又娶莽古尔泰妻,是典型的不分辈分的族内婚。而后,多尔衮摄政,幽死侄豪格,纳其妃博尔济锦氏,又娶兄嫂博尔济吉特氏,则是婚姻旧俗的残风余响。博尔济吉特氏即清太宗皇太极妃,清世祖福临的生母,死后谥为孝庄文皇后。?白!马¨书/院^ ′庚′鑫~醉.全^多尔衮纳兄嫂,即所谓“太后下嫁”,从本族传统上看本不足为奇,而汉人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出发,却认为这是一件极不文明的事。以至明遗民张苍水(煌言)在所作《建夷宫词》十首中,特意要讽咏此事。诗云: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掖庭又说册阏氏,妙选孀闺足母仪。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其时,摄政王多尔衮年近不惑而无子嗣,孝庄文皇后盛年孀闺独处,又素具权谋,能交欢于多尔衮,无疑可以巩固其嫡子福临的帝位。[96]但这种幼稚的做法,毕竟令皇族后人赧然,故清重修《实录》,将有关记载删削净尽。

顺治以降,满人涵濡汉文化渐深,旧俗随之泯改。晚清时,同治帝的孝哲皇后与珣妃为侄姑,是婚姻不择辈分的仅有一例。

满洲人入关前,无所谓妇女的“贞节观”。而汉人社会对妇女“贞节”的要求,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第,一¢看!书.枉\ /已,发,布+嶵\芯?蟑/劫¢在汉人历史上,尽管早在秦代已有提倡妇女贞节、褒奖守节寡妇之例,但整个社会对妇女的再婚尚持宽容态度。自宋儒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守贞持节的枷锁日愈深重。明成祖时仁孝文皇后作《内训》,有言“纵观往古,国家废兴,未有不由于妇之贤否”。将妇女是否贤德,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所谓“贤德”的内涵,则是“女德有常,不逾贞信”。从此,能否保持贞操,便成为衡量妇女好坏的基本尺度。同时,不仅夫死寡妇改嫁会受到舆论谴责,就是未婚少女,只要已许聘予人,而未婚夫亡殁,也要为他守节,许多寡妇惟恐因受人逼迫“失节”,或因贫困难耐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于是在丈夫死时自尽,美其名曰“殉节”。这种行为竟受到汉统治者的表彰,不仅予死者旌表,还给她的家属免去赋税的优待,有的家长惟利是图,竟至强迫女儿殉节。殉节之俗与缠足一样,均属汉人社会传统礼教中最凶残无人性的部分。

满洲人入关以后,在接受汉文化过程中,逐渐摒弃了本族的一些陋俗,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汉族陋俗的“污染”,接受“贞节”观是突出的一例。顺治十年(1653),清廷首次旌表了30名八旗烈女和节妇,即夫亡从死和夫亡守节20年以上者。[97]在此以前,清廷命诸王宗室内有孝友义顺及守节贞烈者,宗人府核实具奏,礼部照例旌表。[98]接着,制定了旌表宗室节孝贞烈例,除赐给羊酒纸张并撰文遣官致祭外,还按等级赐给银两缎匹。同时,公布了宗室烈妇4人。[99]旌表的4名烈妇是:和硕巽亲王满达海福金(夫人)博尔济锦氏,侧福金贵齐特氏;辅国公世布石伦夫人博尔济锦氏;正黄旗厄尔济根妻觉罗氏。满达海福金年12岁选为王妃,从殉时年仅16岁;侧福金15岁选入王府,20岁时从殉。为了表彰她们,福临命给纸3000张,羊2只,酒3瓶,内院撰给祭文,遣官致祭。[100]

辅国公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