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布石伦妻巴苏太14岁出嫁,22岁从殉。顺治十三年奉旨论祭。祭文一看便知出自汉族文士之手:
溯王化之本原,闺门称首;肃人伦之纲纪,节烈居先。用昭风励之权,可靳表章之实,尔巴苏太,乃辅国公世布石伦之妻。婉燮季女,阀阅名媛。归我宗臣,聿彰懿德。属所天之就殒,遂视死以如归。毕命黄泉,觉徽音之未远,垂名彤史,尚生气之凛如。芝兰之气常存,初无愁于风雨;松柏之姿不改,复奚憾于冰霜。特沛有赫之王纶,征励守贞之士女。
同时受到旌表的,还有从殉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的5名“侧室”和和硕敬谨亲王的2名“侧室”。其中,敬谨亲王的侧室舒穆禄氏,17岁选入王府,同年即殉死。[101]遭遇尤为悲惨。
清初宗室妇女乃至整个满洲妇女中,从殉现象相当普遍。但这些所谓“烈妇”与其说是在汉人传统礼教熏陶下自愿殉节,倒不如说是蹈袭满洲奴仆殉主旧俗更确切些。早在入关前,满洲人中即流行人殉,如努尔哈赤妻叶赫纳喇氏孟古姐姐死时,有4婢从殉;努尔哈赤死时,诸王逼迫大妃乌拉纳喇氏殉死,同时殉死的还有2小妃。皇太极殁,章京敦达里、安达里2人从殉。入关后,顺治帝的董鄂妃死,据汤若望的回忆录称:30名太监与宫中女官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上述现象说明,妻妾殉夫,奴婢殉死,实际是满洲蓄奴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到顺治末年仍保持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