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有王公子弟伴读,一旦长大受封分府出居,玄烨仍指派教师入于王府,辅导学业。如玄烨命编修陈梦修侍皇三子胤祉读书,江南学者何焯被任为皇八子胤禩的侍读。为玄烨担任过翻译的葡萄牙籍耶稣会士穆经远神父,曾在皇九子胤禟处并教授西洋文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玄烨诸子的学习情况。
玄烨重视提高诸皇子的书法水平。要求他们自幼勤习苦练。在玄烨的循循善诱下,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七子胤祐、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等,均擅长书法。皇八子胤禩虽精明干练,在书法上与诸众兄弟比却相形见绌。为此,玄烨特选工于楷书的何焯做他的老师,以期有所长进。玄烨还要求他每日书写大字10幅送上亲自批览。胤禩不耐烦写,只好让人代写上交,蒙混过关。玄烨雅好书法,并要求诸皇子研习不辍。此后,书法被作为皇室子孙的必修课。
图27 《玄烨临董(其昌)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玄烨严格教子,持之以恒,在督催他们精熟汉文化的同时,丝毫未放松教之以“满洲礼法”。骑射与国语(满语)被放在学习的首位。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即以金朝女真为前鉴,表示对后世子孙废骑射而效汉人以至亡国的忧虑。从此,历朝皇帝都把国语骑射作为立国的根本而加以提倡。玄烨本人骑射非常精湛,曾说:“自幼强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29]从他三次带兵出征,可知非自诩之言。玄烨曾告诫诸皇子说:“我朝旧典断不可失”;又说:“在昔金元二代后世君长,因居汉地年久,渐入汉俗,竟如汉人者有之。朕深鉴之。”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使他在培养皇子的骑射技艺上投注了很大精力。由于诸皇子自幼演习弓箭,故无不善射。康熙二十六年(1687)六月初十,玄烨曾当着满汉大臣的面考核诸皇子射技,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八子同射,都射中三箭、四箭不等。接着皇太子射中三箭,皇长子中二箭。[30]此时,皇长子胤禔虚龄16岁,皇八子最小仅7岁。玄烨注重通过行围提高诸皇子的骑射技艺。康熙十八年(1679)玄烨在南苑行围,“纵虎出圈,命众驱逐,皇第五子保清亲射,中之”。[31]保清即皇长子胤禔,时年7周岁。皇三子胤祉的弓箭和枪法,还要超过他的两位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