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84章完结

顺治元年(1644),清廷入关伊始,下令清查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分给迁来的王公勋臣和八旗官兵。?兰,兰,雯?血? ?追·嶵/新\彰,洁,后下令,不论有主无主土地,悉行圈占。到康熙八年(1669),清朝在近京方圆五百里内,东起山海关,西达太行山,南至河间,北抵长城的广大地区,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共圈占旗地16.7万顷。[71]所圈旗地,除70%以上(14万顷)分拨给“从龙入关”的30余万八旗人丁使用外,其余2.6万余顷归皇帝和他的宗室近族无偿占有。

(一)皇帝庄园

在皇帝所有土地上设立的为皇庄,是皇室私产。由内务府直接管辖的皇庄,主要分布于京畿和直隶地区。据昭梿说法,畿辅皇庄有地1.3万余顷。[72]从实际统计结果看,要高出此数。

这些皇庄,依建立时的具体情况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皇室的不同需求,在经营管理上是有所区别的:有以交纳大粮为主的粮庄;有专纳银钱的钱粮庄;有供应皇室干鲜果品的果园;有进献珍禽野味和毛皮的各种打牲户;有负责日常菜蔬的瓜果园;以及为皇室牲畜供应豆、草的豆秸庄和豆粮庄。.k~y,a¨n¢k·s..!c_o′m?关外也有少数这样的庄,如果园和各种打捕户。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皇庄,也因不同情况而有差异:如大粮庄区分为“老圈庄”和“承领官地庄”;钱粮庄区分为“投充庄”和“承领官地庄”;果园则分为“陈人(老圈)园”、“新人(投充)园”和“承领官地园”三种。此外还有未立庄、园而直接归属内务府的各种户、丁、军,情况更为复杂。下面就畿辅、盛京、口外、热河、打牲乌拉等处皇庄(园)及相关情况作一概括说明:

畿辅粮庄又叫大粮庄,最初是由上三旗在圈占旗地上设立的,因为设立最早,故又称为“老圈”。康熙八年(1669),按各庄贫富程度编为一至四等。初设粮庄,土地参差不齐,康熙二十四年(1685)题准,新设粮庄,每庄给地300垧(每垧6亩,合18顷)。至乾隆十年(1745),又提出,庄地均以18顷为一分,9顷为半分;余地足18顷、9顷者,增设大庄、半庄。.w·o*d+e?s+c.w?..c\o\m.[73]雍正年间,关内有粮庄322个,定为一等57庄,二等16庄,三等38庄,四等210庄。嘉庆年间,关内粮庄增至503个,且按土地多少编为四等:一等庄63个,地36顷;二等庄10个,地32顷;三等庄,215个,地28顷;四等庄250个,地18顷。另外,还有半分庄219个,每庄地9顷。[74]按此标准,总计有地1.4万余顷。有清一代,畿辅皇庄土地有所增加,据此可见一斑。关内大粮庄主要分布在顺天、保定、河间、永平等府。

清初粮庄主要交纳实物。康熙五十一年(1712)定,一等庄,岁纳粮250石;二等庄220石;三等庄190石;四等庄120石。均每石折米5斗。半分庄,岁纳粮60石,谷草千束,秫秸140束。此外,还要交纳猪只、秫秸,或红、白黏谷。乾隆年间,粮庄所纳杂项陆续改交折色。至嘉庆十七年(1812),连粮食也改折色,全部交纳银两了。其时503个大庄和219个半分庄合计应纳银15.1万余两。

在京郊南苑、畅春园、房山、朝阳门外等处,还设有几处粮庄、稻田庄,专门供奉内廷。

纳银庄,又称钱粮庄。顺治初年,近京百姓带地投充愿充纳银庄头者,各按其地亩设庄,为纳银庄头;后有愿领入官地亩,设庄纳银者,亦为纳银庄头。对于一部分带地较少或“以身来投”未带地的投充户,清廷各给一绳地(42亩为一绳),称绳地人,均交纳银两。还有一些纳蜜、纳苇、纳棉、纳靛者,为蜜户、苇户、棉靛户,也按亩征银。乾隆二十四年(1759),内务府管理三旗银两庄头处所属银两庄头141名,应征银21211两;投充户315名,投充地3640顷,应征银10920两;蜜户39名,地297顷余,应征银1489两;苇户7名,地149顷余,应征银209两。以上共应征银41091两,本色草12.21万束。[75]

再一类皇庄为果、菜、瓜园。果园主要来源于圈占和投充。来自圈占的果园又称&ld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