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室成员自己从观赏戏剧中得到很大艺术享受,但对于旗人的同一嗜好却百般限制。+小`税^C?M·S- ^首`发^按清廷规定,八旗王公、官员、兵丁人等均不准往茶园戏楼观戏听曲,更不准粉墨登场参加演出。从康熙朝起,历经雍、乾、嘉、道、咸、同、光七朝,有关禁令连篇累牍。清廷担心八旗子弟沉溺于园馆戏曲,滋意挥霍,而懈怠于国语骑射,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便是禁止内城开设戏馆。然而,对于受到八旗制度禁锢的旗人而言,戏剧的艺术魅力尤其难以抵御。特别是王公贵族,观戏听曲竟成一种无法遏止的时尚。
图40 茶园演戏图(顾文荃提供)
普通旗人中的戏迷只能潜赴民人居住的外城,正阳门外一带,戏园久负盛名。宗室王公却往往自养戏班。崇彝说:“早年王公府第,多自养高腔班或昆腔班,有喜寿事,自在府中演戏,他府有喜寿事,亦可借用。”[5]这种风气可以上溯到乾隆年间,当时成书的《红楼梦》写道:龄官、芳官等梨香院中的一班小戏,是专为元妃省亲准备的。第五十四回贾母指着湘云说:“他爷爷有一班小戏。”这种班子,有时应相好人家之邀,出去演出。如同回书中贾母所说:“如今这小戏子又是那有名玩戏的人家的班子,虽是小孩子,却是大班子强。*齐\盛,暁/税·罔- ?追·罪`鑫,漳?节*”这“玩戏的人家”纵使比不上荣、宁两府,肯定也是豪门府第,一般富裕人家,也是养不起戏班子的。
宗室王公家逢喜庆,尤其是主要成员过生日,总要庆贺一番,演戏是主要内容,请来戏班子演唱。这种方式,在戏班子中叫“唱堂会”,这种戏叫作“堂会戏”。祝寿唱戏,美其名曰:“寿咏霓裳。”在这种场合,通常不是由主人出资延请戏班,而是由府内高级管事们出来效力。这些人平日欺上瞒下,中饱私囊,无不家资富赡,借此机会合资请戏班,以向主人争宠献媚。如《醇王府资料》中就存有这样一件禀文:“奴才张翼、明顺、长年、景祺、景纹布,跪进奶奶千秋大喜:燕果席二桌,如意一柄,戏二天。”请戏二天,耗资不少,但对于这些人来说却不足挂齿,何况这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下面就是光绪丙午(1906)醇王府的一件《千秋戏单》,戏单为红纸墨书,列着戏班的演员和戏名。*看?书¨屋.暁*说′蛧~ ~更\芯.最,全¢
《大赐福》
《打金枝》:纪寿臣、韩雨田、杏林
《回荆州》:杨宝珍、十三红、一条鱼
《断蜜涧》:少福、小梅
《双锁山》:杨金玉、红菊花
《打龙袍》:刘洪升、龚云甫
《辛安驿》:杨金玉、红菊花
《五毒传》一段:俞振亭
《佛门点缘》:田际云、张三黑、十三红、德保、红菊花
《戏妻》:姜妙香、连奎
(新戏)《惠兴女士传》
《迥龙阁》:妙香、怡云、恒乐亭
《摘缨会》:怡云、纪寿臣
《长寿星》:龚云甫、吴连奎
《御碑亭》:王凤卿、妙香
《连环套》:张三黑、连仲、德保、全武行
《定羊山》:王凤卿
《牧虎关》:金秀山
《龙虎斗》:王桂芬、金秀山
《挑华车》:俞菊生(病撤)、连仲、全武行
《连升三级》:寿山、杏林
《得意缘》:小朵、杏林
《绒花计》:小朵、寿山、杏林、连仲
《钓金龟》:汪桂芬
《铁笼山》:俞菊生(病撤)、全武行
《鱼肠剑》:少福、梅处
(团场):金钱豹、俞振亭、全武行
戏单中所列俞振亭、金秀山、纪寿臣等都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名伶。王府唱戏时鼓乐喧天、热闹非凡的景象不难想见。
诸王府演戏均有一定场所。睿亲王府在“宝善堂”,一开隔扇即成戏台。有的王府则有戏楼,可容观众二三百人,座次安排也很讲究。恭王府中的戏楼宏敞高大,富丽堂皇,至今保存完好。
同、光两朝的最高统治者——无论是慈安、慈禧两太后,还是载淳、载湉两皇帝,都是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