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9章完结

战争的失败,并在国际关系中导致了更为屈辱的地位,留下无穷后患,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南京条约》签订后,诏授伊里布广州将军,加钦差大臣衔,但他行抵广州不久即病卒,从而免除后来朝廷的严惩。这股怒火后来发泄到耆英头上。耆英因签订《南京条约》有功,一度授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方议通商章程,成为清廷办理“夷务”的专家,咸丰元年(1851)奕即位,耆英应诏陈言,略谓:人有刚柔,才有长短。用违其才,君子亦恐误事;用得其当,小人亦能济事。又说:实心任事者,虽小人当保全;不肯任怨者,虽君子当委置。咸丰帝认为“持论过偏”,传旨申饬。[53]这实际意味着耆英的失宠。同年十月,咸丰帝又斥他在广东“抑民奉夷,谩许入城,几致不测之变”。以后被罢官。

咸丰六年(1856),英国旨在扩大在华权益,故意制造事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人纠结法、美、俄诸国兵船犯天津,争改条约。清廷命耆英赴天津,协助满洲亲贵桂良等人议和。此前,耆英在广东时,五口通商事宜多由他裁决,一意迁就英人。咸丰七年冬,英军陷广州,得到耆英章奏,发现其中多有“掩饰不实”的内容,大为不满。所以,当耆英至天津,准备参加谈判时,被英人严辞拒绝。耆英惶恐而去,未获旨回至北京,于是欺谩的事迹愈加昭彰。咸丰帝严诏逮治,借口“定约偾事”,赐自尽。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