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5章完结

随着满洲领主制经济的瓦解,旗人内部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咸-鱼,看^书`罔? +已.发,布¢嶵\鑫/蟑¢洁,大批非正身旗人(即非自由民)的后裔——开户人,以及一部分户下人的经济、政治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乾隆初年,清政府正式允许包衣佐领下人与旗分佐领下人互为婚姻。不久,将畿辅官庄、王庄中的大批壮丁放出为民,旗下开户人也获得“出旗为民”的权利。乾隆年间几次动帑回赎旗地,其中,“奴典旗地”(即旗下奴仆和开户人典买正身旗人的土地)多达五六千顷,约占当时回赎旗地总额的1/4。[92]反映出一部分非正身旗人经济地位的崛起。与此同时,以宗室王公为主体的部分上层旗人,在地主经济的发展中实力不断壮大,成为富甲天下的大地主,但也有不少贵族子弟,由于种种缘故家境败落,不得不典卖祖业。乾隆二十四年(1759)宗室诺穆谨的一件卖地契这样写着:“立卖地契人系镶红旗包衣常兴佐领奉恩将军诺穆谨,今有本身地……陆顷玖拾玖亩贰分,情愿卖与本旗满洲额尔青额佐领下闲散成禄名下永远为业,言定卖价纹银肆千两整”;嘉庆十六年(1811)宗室成英的一件卖契的契文为:“今据镶蓝旗宗室常龄佐领下奉国将军宗室成英有老圈地陆段十顷叁拾亩……卖与正白旗包衣贻恭佐领下候补主事那兴阿名下,价银壹千伍百两。+h_t·x?s`w_.*n′e′t~”奉国将军是宗室封爵的第十一级,奉恩将军是第十二级,两位卖主都是有爵位宗室,而成为他们买主的,一位是旗下闲散(未挑扑任何官差的普通旗人),另一位是包衣佐领下人。清初的包衣佐领下人,不过是满洲贵族的私属,迨至清朝中叶,却可以合法地契买贵族的土地。旗人土地买卖的身份限制大为松弛,据此可见一斑。满洲社会的等级分野在地主经济的发展中进行着新的组合,这种状况加快了一部分宗室成员土地的流失。[93]到了清朝末叶,很大部分宗室、觉罗已经没有了土地。

宗室、觉罗生计中的另一难题是房产的典卖。

清朝入关时,将圈占的北京内城民房分拨给旗人。明朝勋臣贵戚的豪华府第均被宗室王公占住。当时规定,八旗一品官给房20间,二品官给房15间,三品官给房12间,至八品官给房3间;拨什库(领催)、摆牙喇(护军)、披甲人各给房2间。[94]包括宗室、觉罗在内的所有正身旗人,都按照政治地位的高低分得了住房。.k~y,a¨n¢k·s..!c_o′m?

清朝统治者恩养宗室、觉罗“至优至渥”,圈给土地,拨给房宅,又完善恩赏制度,却不能制止他们走向畸富畸贫的分化。京城本是四方货物荟萃流转的大都会,商品经济素称发达。随着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膨胀,昔年“从龙入关”的天潢子弟虽然都从国家分得室庐,但日久天长,贫困者率多转售与人。他们只好僦屋以居,并节省钱粮交纳房租。[95]尽管这种现象在乾隆年间才严重起来,它的端倪却显露于康熙初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官方调查证实:内城中无房旗人已有7000人之多。这中间自然也包括宗室成员中那些“甚贫者”。[96]他们的住房主要落入内城中满洲王公大臣之手。也就是康熙帝无可奈何之余流露的真言:“京师城内之地,大臣、庶官、富家,每造房舍,辄兼数十贫人之产,是以地渐狭隘。”[97]玄烨谕旨内未点明宗室王公,但恰恰是他们,在内城中“户舍连云”,“俸粢除日用外,皆置买田产、室庐,岁收其利”。[98]兼有大贵族、大地主、大房产主的多重身份。清朝统治者虽然看到了部分旗人失房的症结所在,却无意遏止这股咄咄逼人的兼并势头,理由是:“若复敛取房舍以给无者,譬如剜肉补疮,何益之有?”实质上是不能触犯王公贵族一丝一毫的既得利益。统治者曾试图用发放养赡银、恩赏银的办法至少缓解一部分贫困宗室、觉罗子弟的燃眉之急,但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房问题,反而眼睁睁看着这个问题愈演愈烈。乾隆五十一年(1786),觉罗景文、景和兄弟将自置房一处典给旗人舒宁阿,“典五年银到许赎”。但五年赎期到后,他却放弃了回赎权利,并写立了改典为卖契。契文如下: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