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6章完结

绮贝勒曾是宗室贵族中惹起过轩然大波的著名人物。·搜*嗖·小/说?王′ ·勉¢沸-悦/渎!道光十九年(1839)因赴内城茶园登场唱曲,以致九城哄传。道光帝下令革去贝勒,重责40板,令闭门思过。逾年而卒。绮贝勒平日耽于游乐,不善理财,在被废黜爵位前,经济上已入不敷出,不得不出卖家产。在道光十六年的一件卖房契上,绮贝勒的墨迹仍宛然如昨:“立卖字人绮贝勒,今将自置新庄路南下处壹所,共计房壹百零玖间,情愿卖与贝勒名下为业。”昔日颐指气使的贵胄不得不弯下腰来写立“卖字”。何况落到这般田地的旧贵族也并非寥若晨星。震钧《天咫偶闻》卷三曾颇为感慨道:“世家自减俸以来,日见贫窘,多至售房。能依旧宇者,极少。”咸丰年间,衰朽的清王朝在内忧外患,国帑空虚的沉重压力下,一度削减了百官公卿的俸银俸米。但招致贵族家境败落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俸银俸米的削减,而是穷奢极欲的挥霍。

图48 道光十六年绮贝勒卖地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承受生计压力最大的当然是下层的宗室、觉罗,在失去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后,聊以为生的就只有养赡银米了。^k¨a·n?s¢h.u·h_e,z_i_.+c·o*m·咸、同年间,宗室、觉罗人口虽在增长,国家的财政状况却明显恶化,发给的养赡银米七折八扣,所余无多。经济上捉襟见肘已成为宗室、觉罗中的普遍现象。嘉庆二十一年(1816)的一份呈文说,宗室嘎尔萨“起自家寒”,“亦无产业”,一家4口全靠单份钱粮糊口,连妻子都难以赡养;宗室全和,父亲病故,留下嫡母、生母、胞姊、胞妹,亲丁7人,家无恒产,又无亲故帮助,他本人又因年幼不能领取正丁养赡银米,全家处于绝望境地。有些人在外面顶着四品宗室或格格、额驸的名号,炫煌于途,可在家中却“求其一饱而不可得”。[100]后来出任盛京将军和成都将军的岐元,小时因为家穷,又碍着面子,不得不“夜出挈篮子卖萝卜”来补充生计。?鸿?特,小^说¨罔¨ ·蕪?错?内+容-[101]镶红旗四品宗室永赉,本来家中贫寒,子女又相继病故,对生活完全绝望,于嘉庆二十五年自缢身死。

处境最困难的还是寡妇孤女。镶红旗宗室妻刘佳氏,年方22岁,丈夫故去,遗下3女,亲丁4口,俱无养赡,并无产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正白旗宗室德成之妾孟氏,自丈夫死后,原靠正妻勉强度日,不料杜氏又撒手尘寰,孟氏一下子落到“无糊口之资,亦无可继之人”的境地。[102]据统计,道光二十六年(1846),仅宗室46族1万余人中,孀妇即达1200人之多。[103]问题严重的程度不难想见了。

有的宗室走投无路,只好冒充民人,从事各种卑贱的营生。宗室松诚,在街头“摆小摊”度日。正蓝旗第四族闲散宗室凤仁,因家贫更名王二,外出佣工;镶红旗第四族闲散宗室魁中次女崇玉,因家贫冒名民女张桂子,到意大利人陆泥泥所开飞燕马车行内卖淫。[104]光、宣之际,这类事件层出不穷,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皇族的尊严犹如“天方夜谈”,穷人关心的只是如何苟活。

破落的贵族也开始品尝到饥寒交迫的滋味。原奉恩将军绵垒,多罗诚郡王孙,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镇国将军永芹子,门第显赫。道光六年因故革退差使,竟至无法养赡。奉恩镇国公绵疆生前,家中财产由叔伯兄弟共管,病故后,袭爵的过继子又缘事革职,以至供应失时,绵疆遗孀等5人无赡养之资,濒于冻饿。贝勒诺尼,礼亲王代善曾孙,康熙四十四年(1705)去世时,将土地房屋分给8个儿子。嘉庆年间,长房、五房的土地已被典卖一空,三房的房地全无,情况较好的六房,也典卖或交出了大约80%的土地。

有的贵族世宦人家,外表虽然硬撑着富贵的空架子,实际上早就入不敷出,虚匮一空。夏仁虎《旧京琐记》讲过这样一个见闻:邻居某为满洲世爵,起居阔绰如府第制。某日偶在一家老米铺看到邻居家的大少爷。大少爷见米铺掌柜执礼若子侄,掌柜斥责他俨然一副尊长的样子。大少爷待掌柜数落完,才轻声哀求道:今日又有不得已的应酬,仍乞老叔帮忙。掌柜骂道:我哪里有钱去填这个无底洞?!大少爷忙接一句:秋俸就要到了。掌柜的冷笑道:汝家一侯(侯爵)二佐(佐领),领世职

不想错过《爱新觉罗家族史》更新?安装晋江文学城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